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7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7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9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31.
庄子在《庄子·内篇·德充符》中虚构的几位形残而德全的残者形象是颇有意味的。他不仅借此揭示了当时人们所处的生存困境;也通过与拘泥于形骸之见的形全而德亏者的对照,体现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更为截断人们常规的思维方式,引导人们跳过形貌直指人心,体现庄子哲学超理性的特点。这一类形象的成功构想又直接影响了两千多年来中国绘画以及文学作品中对仙人或得道高人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32.
在中国传统道德道德理论中,义利关系问题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一般来说,义利关系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层面。首先,指道德与利益的关系,或者说是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其次,因为“义”本质上代表着社会整体利益的要求,“利”代表着个人利益的要求,所以义利关系是公利与私利的关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公利与私利的关系,仍是人生中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也是我们今天必须正确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3.
朝阳 《广东科技》2008,(5):66-68
古希腊神庙里有一句耐人寻味的神喻:“了解你自己。” 人,了解自己才能定位人生,定位人生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成功的人生,离不开高远的志向、不懈的追求、精准的定位。这句话在林秋城身上得以印证。 历程:街边小贩——边疆小兵——私企技工——企业老总! 心境:挣扎——徘徊——跳跃——自豪! 每一个漂亮的转身都因为他的抉择、他的定位。  相似文献   
134.
先锋派作家的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归结为对存在真实的探询,他们试图从本体论的角度来传达自己对"真实"的全新理解。先锋派作家在小说中残酷地展示了生存的苦难和存在的荒诞,并告诉人们这就是"现实一种"。  相似文献   
135.
当灯光熄灭那一瞬,整间屋子里的各种物品绽放出各种奇异的光芒,翡翠绿的竹子、各种交通指示牌、挂在墙上的足球、飘在半空中的“夜明衣”……真的恍如梦境! 沿着地上指引方向的发光箭头,记者走到了一座楼梯前。 “这大概就是当年世贸大厦里面的那种楼梯吧?”。  相似文献   
136.
“我从小就想当医牛,治好我爸爸妈妈的病,想改变我们全家的地位。”当已届天命的黄萍珍,透过数十年风雨,再回味自己的童年时,不禁泪湿双眼:只有她自己最清楚,这如今的收获来之不易。  相似文献   
137.
花卉与人生     
大自然中能开花的植物有20多万种.它们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远远早于人类的起源,因此当人类出现时,自然环境已是五彩缤纷、芬芳扑鼻的美丽世界.可以说人类起源之后,即与花有了接触.  相似文献   
138.
人生的起伏似乎没有可预知的模式,但是科学家现在发现有一些模式相当清晰,而且绝大多数人都是如此。模式显示,即使你度过了一些最佳时期,你仍然会在将来经历另外几个最佳时期,某些最佳时期可能在生命的后半段才会到来。  相似文献   
139.
每个伟大的思想家都把自己的感觉当作人类的本质来处理,尼采自然也是这样。不过,尼采的处理方式的确是非常地本质而又属己。本文试图通过对尼采思想实践和人生实践某些层面的深入考察,发掘其哲学思想的美学内涵以及这内涵的根本特质。本文的写作还有一个附带的意思:绘出一幅个人视野下的尼采精神肖像。  相似文献   
140.
“活着”退后并被置于“元存在”这样一个生命个体人性化最本真的存在状态;《活着》中的叙述声音有双重通道:作为聆听者和记录者的“我”和作为文本叙述者的福贵;凭借关键之处的细部描写,文本人物的灵魂渐渐成型而有力,获得空前的自由;而在《活着》中,苦难被上升为一种积极因素;《活着》的致命思想软肋则是否弃救赎精神的自救,灵魂回归不到应抵达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