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65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通过霍达两部作品的比较,引出了《补天裂》的人物形象,将作品中纷繁芜杂的各类人物,提炼、分类出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形象:爱国型、卖国型、转变型。在分类剖析各类型的人物时,尤其突出了作者观照现实,将历史的镜头拉到现实面前,给冰冷、洗炼的历史注入鲜活的生机,在梦与醒之间,让历史回归真实!  相似文献   
52.
毛丽 《漳州师院学报》2003,17(4):34-35,55
时代早于《左传》的《国语》,不仅与《左传》有密切联系,而且首开古代史学的历史文学之风,在写语言、写人物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相似文献   
53.
《小城三月》是萧红最后一部作品,研究对此作品重视程度尚嫌不足。本讨论了该作品的主题思想;分析了翠姨这一人物的情感世界;着重讨论了该作品的悲剧意识;探讨了该作品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54.
背叛的尴尬     
李佩甫的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逃离乡村的人。他们或通过上学、招工、招干而离开;或怀着屈辱、绝望,被冥冥意志所驱使冲向陌生的世界……虽然他们逃离乡村的原因和契机各不相同,他们身上却都潜伏着魔性的创造与毁灭之力。这些命定的不安分的人终生被自身的魔性驱赶而灵魂无所归依。背离土地,背离生养的亲人和故乡,就意味着背叛。这些离开土地的人无论在乡村人眼里是修成了正果还是被视作异端,他们都将自己抛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都要为其逃离付出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55.
石杰小说中具有大量的残缺人物形象。苦难、神秘、和谐是他们的共同特征。他们承受着命运的捉弄、他人的歧视以及道德与本能的冲突所引发的痛苦,令读者产生同情和怜悯。他们的相貌习性、感知能力和对世界的认识又呈现出神秘性,给作品增添了艺术魅力。安详的生活情态、对生死的顺应和与自然之间的融洽更为小说增添了和谐美,强化了作品的认识和审美功能。所有这些,都来源于作者对底层人的关怀之心及其所受到的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57.
将作为文学史上小说创作第二次高峰期的清末小说。仅用“谴责小说”来界定描述,有笼统简单之嫌,而将《孽海花》许为此类小说之代表作品也有商榷之必要。“谴责”只是一种“时期风格”,经过曾朴整理增撰后的作品,却在不失其时代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作为历史小说的特征。其立意重在纵向的历史画面而不是横向的社会图景,与《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8.
《玩偶之家》的娜拉一直以来是妇女觉醒与解放的代名词,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在一定意义上呈现了一个出走后的娜拉。文章侧重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比较研究,剖析当时的社会制度与人性善恶,进而结合其他文学文本中的女性形象探寻妇女解放的根本路径,阐明对觉醒的女性而言,自由不在于走或留,而在于是否有走或留的权利。  相似文献   
59.
《孔雀东南飞》中的人物之间存有不可分离的联系性和"固有的统一性",主要人物呈"对称性"格局分布。这种格局,使诗中人物形成了"同族对比"和"异族对比",实现了良好的对比效果。要正确认识《孔雀东南飞》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需要注意人物形象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60.
易龙华 《科技信息》2009,(25):I0226-I0226,I0166
随着社会生活中意象形态的凸显,文学作品也随之有了反映社会和人类的新角度和新方式,作家的言说方式也因之越加隐喻化和象征化。《米》是苏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写了一个人具有轮回意义的一生。文章由人物形象入手,结合中心意象及线索“米”的发展,提出了五龙穷尽一生追逐的“米”正是食欲和性欲所构成的欲望话语,展示人性恶的深刻与震撼,而五龙一无所有的来到城市到搭载一火车米死在归乡途中更是提出了有关欲望、暴力、挣扎、循环的宿命的思考,揭示小说深刻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