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65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由于经济体制的转型与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型之间的失衡,导致了社会生活中人性的迷失、逃亡甚至于异化,这虽然是暂时的现象,但其对人们精神生活的价值解构或破坏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谁家有女初养成》的人物潘巧巧形象的典型意义在于通过人性被金钱异化的现实,启示人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适应,相协调的社会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32.
谭志茂 《咸宁学院学报》2005,25(1):22-24,42
改革文学并不是一种已封存于历史的文学创作潮流,它是不断发展的。改革文学的发展分为新时期、社会转型期、世纪之交三个不同的阶段,本文拟从总体创作潮流、人物形象塑造、创作手法和结构模式等方面来探寻它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33.
《水浒传》中的宋江形象妇孺皆知 ,而且早已类型化。实际上宋江只是宋江 ,是“这一个”而非“这一类”,具有“左右为难”的丰富而复杂的性格特征。其人格内蕴是人类共有的执着现实和追求永恒的两难处境的艺术象征 ,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家特有的伦理意识和现实感受同时并存的文化心态的艺术象征。  相似文献   
234.
《茶馆》里的人物形象众多,但主次分明。老舍先生成功运用独到的语言艺术,写出了人物,突出了主题,取得极大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235.
本文论述了《小城三月》中翠姨悲剧生成的原因在于她自身“林黛玉”式的弱质性格,而深层原因在于她周遭风刀霜剑般的世俗严威和群体愚昧。论文还进一步阐释了翠姨悲剧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236.
试就《雷雨》的典型环境具体分析蘩漪性格的形成过程及其典型意义,充分肯定这一光辉形象所具有的积极的时代意义,对她所做的力所能及的反抗给予深切地理解和同情。同是批驳一些论者对蘩漪形象的折衷态度:既肯定其“离经叛道”的合理性,又以“心理变态”,“阴鸷”,“暴戾”等词语予以否定。笔者认为:蘩漪作为三十年代的女性,不甘被役,被侮辱的生活,义无反顾地奋起抗争,具有不容置颖的人性的光辉,是沉沉暗夜里的一道犀利的闪电。  相似文献   
237.
在《电》的第六章 ,有这样一个情节 :敏问慧要手电筒 ,慧很诧异 ,因为自从德牺牲以后 ,敏已经有两三年没有用手电筒了 ,他一看到手电筒就会想起为他而死的德。这个拿手电筒的细节实际上是敏的生命中的一个转折。以前 ,他总是不断地自责、懊恼 ,而当他有勇气再次拿起手电筒时 ,他已经作好了牺牲的准备 ,下定决心 ,用极端的暴力手段去反抗社会的黑暗。他要用实际行动去完成德所未竟的事业 ,像小说中多次提到的革命者举着火把照亮暗夜一样。我在第一遍读《电》的时候 ,觉得与其说敏是为安那其主义而去实施自杀性爆炸 ,还不如说 ,他是为德而这么…  相似文献   
238.
比较阅读,由于高考试题的多次出现,起着巨大的导向作用。这里以现行中学语统编教材为根据,提供比较阅读的实例。一、相同体的比较:议论、小说、复杂记叙、诗歌、说明;二、不同体的比较:诗歌和小说,序言与小说;三、人物形象思想和性格的比较;课中的女性形象;四、作家作品所表现的风格的比较:古今散作家风格比较。从多角度的比较阅读中,提高学生对章的比较能力。  相似文献   
239.
周朴园是一集封建地主与资本家两种阶段特性于一身的双重人物,作为资本家,他凶残狠毒,作为封建家长,他专制蛮横,且冷酷虚伪。他是周家悲剧的制造者。  相似文献   
240.
北京出版社 199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废都》通过对庄之蝶等几位西京文化名人精神困境的描写 ,反映了文人复杂的生活形态和心态。其中对民谣的引用 ,表现了作家的民间立场。而通过小说中 4位女性的思想观念和人生观 ,则可以看出 ,进入 90年代的中国现代社会在转型过程中 ,文学对女性思想观念的重塑有着十分鲜明的传统与现代思想文化冲突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