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65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正> 《夜如年》是中国作协会员温燕霞的长篇,描写封建男权压抑与摧残下旧中国女性的悲惨境遇与悲剧命运。在创作中,作者始终以人物为中心,致力于塑造人物独特的个性。在作者笔下,豆苗、五娘、铁板嫂、阿芸婆等一群客家女性形象无不栩栩如生,血肉丰满。她们那  相似文献   
212.
《玉米》     
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电视剧《青衣》原作者、著名作家毕飞宇又写出一部最新力作《玉米》。本书描述了玉米、玉秀、玉秧三姐妹不周的人生轨迹和她们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奇特关系,透视了家常场景下一颗颗神不守舍、暗藏杀机的女性灵魂,揭示出在一个贫瘠时代,权力对人性的腐蚀。  相似文献   
213.
曹禺笔下最富艺术光彩又极具艺术感染力的是一批女性形象。以侍萍为代表的是传统型的中国女性,以蘩漪和陈白露为代表的是肩负着传统的重负又深受新思想、新文化影响的具有鲜明的自觉的女性意识的女性形象,后者透射着作者对女性的关爱、怜惜和同情,反映出受到人道主义浸润的女性视角。  相似文献   
214.
试析“张力”在文革宣传画中的三种视觉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文革宣传画为研究对象,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客观而历史地分析其中产生视觉张力的表现形式,寻找其中能够吸引人们注意的视觉元素的缘由,及其衍生变化对当代艺术设计产生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15.
作家孙利生的长篇小说《安监局长》,深刻揭示了社会转型期安全事件多发的背景与原因,真实地再现了政府官员和普通百姓在安全事件前后的心理和行为,对读者起到了警示作用,对安全文学创作有很大的映射作用。以安全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反映安全事件的本质,为社会敲响安全为天的警钟。在文学创作中,既要以安全发展的正确思想为指导,唤醒人们的安全意识;又要遵循文学规律,避免简单的说教,以生动的情节和丰满的人物形象反映安全事件中人的精神世界,同时安全文学创作体现一定的特点要求,如创作者经历、小说内容事实及其社会功能等。  相似文献   
216.
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黑暗的心脏》与美国戏剧家尤金·奥尼尔的作品《琼斯皇》尽管创作时代不同、两位作家所处地域不同,作品体裁与创作方法也迥然有异,但通过对两部作品的比较研究,不难发现它们在人物形象、主题等方面的互通之处与契合点。两位作者在其各自作品中对殖民主义进行了抨击,并对西方文明进程中黑暗与丑陋进行了无情揭露。  相似文献   
217.
以香港导演王家卫创作的九部电影中的女性为主要论述对象,将电影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与女性服饰、造型等多方面的问题还原到具体的电影之中进行解读,分析电影中女性服饰与人物所承载的性别符号.  相似文献   
218.
简论底层文学的人物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层文学关注社会转型时期底层人的命运转折,塑造了农民、工人、外地人等底层人物形象。表现了底层人遭遇社会转型时的命运沉浮,以及与命运抗争的顽强与欢笑,也反映了人性的升华和扭曲,表达了对时代的体认与对人类的悲悯情怀,具有一定的悲剧意识。底层人物形象真实地记录了转型时期的底层生活,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深厚的人民性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19.
王玲玲 《科技信息》2009,(34):I0149-I0150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娴熟地运用对人物语言的讽刺艺术,并且和主题的讽刺艺术、情节的讽刺艺术交相辉映,刻画出达西、伊丽莎白、柯林斯和凯瑟琳夫人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再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乡村各个阶层的生活。本文拟对《傲慢与偏见》中对人物的语言讽刺艺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20.
历史演义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有明显的“理想化”倾向。传统英雄史观、传统道德史观、民族心理因素对历史演义小说家塑造人物形象有着显著的影响。应该说,历史演义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理想化是一种特定历史条件与时代背景下的文化现象,其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与民族心理方面的思想内蕴远比文学现象要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