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0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11篇 |
教育与普及 | 29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44篇 |
现状及发展 | 1篇 |
综合类 | 30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38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40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非线性关系。从非线性科学的观点剖析了人与自然关系各阶段的特点 ,提出了强化良性非线性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及其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2.
20世纪是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的世纪,也是生态环境空前恶化的世纪。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掠夺性的资源利用等问题的出现导致了一场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为了摆脱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3.
张倩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2(2):110-112
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衡,人类不能不反省,人类必须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自然界的价值,进行多种建设投资,更好地维护生态系统,以求人与自然的交融共进,保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和地球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24.
今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刚刚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特别谈到.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即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对于目前社会来说.循环经济已成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5.
闫金山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4):7-9
主体间性是一个从哲学中慢慢演化和脱胎出来的概念,也是现在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一种行动指南.通过对主体间性的解析,认为主体间性对处理现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6.
社会发展科技工作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与自身素质为中心,为改善人的生存发展环境,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事业及相关产业的科技进步,推动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开展的科学技术活动。社会发展科技工作覆盖面广,涉及领域宽,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从竜林在傣族传统农业生态系统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对生物多样性的贡献,调节当地小气候与净化环境等方面的功能,论证了竜林对傣族民生与健康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8.
21世纪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时代。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两大战略,这是21世纪的主题。要使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关系,认真贯彻实施《水土保持法》,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努力做到以良好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9.
董明辉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9,(1):53-56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首先必须做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极其错综复杂的关系,经历了“和谐一不和谐一新的和谐”的十分曲折的过程。造成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价值观、生产观、伦理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0.
生态文明是一种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以生态产业或产业生态化为主要特征的文明形态。绿色技术的发展有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绿色技术开发,应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态文明的消费方式引领绿色技术发展,加强对传统工业的技术生态化改造,建立健全保证和支持发展绿色技术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