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0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02篇
丛书文集   158篇
教育与普及   94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8篇
综合类   290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髓核假体的制备及应力松弛特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聚乙烯醇水凝胶髓核假体进行了应力松弛性能的研究,比较不同溶胀率和不同初始聚乙烯醇含量对应力松弛性能的影响.等时线法的研究分析表明,髓核假体的力学行为符合线性粘弹性行为,三元件线性粘弹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其粘弹力学行为(模拟拟合度均在0.96以上).三元件线性粘弹模型参数分析表明,对于髓核假体来说,溶胀率的增大可以增加髓核假体消散冲击力的速度,但对消散冲击力的总量影响不大,初始PVA含量的提高将降低髓核假体消散冲击力的速度和总量.  相似文献   
22.
掺杂LaNiO3型双功能氧电极的研究--溶胶-凝胶制备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得到高性能的双效氧电极,研究了钙钛矿型掺杂LaNiO3电催化剂的溶胶-凝胶制备方法,通过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分析、XRD分析以及催化剂的粒径分布分析等手段,探讨了pH值、柠檬酸用量以及焙烧制度对催化剂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LaNiO3的溶胶-凝胶法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柠檬酸的用量为金属离子总物质的量的1.5倍;pH值调节为9;焙烧制度为在750℃下焙烧2h。  相似文献   
23.
用溶胶-凝胶方法在LaNiO3/Si衬底上在450℃退火条件下制备了BiCrO3.薄膜XRD研究发现BiCrO3仅有少量结晶,呈(I0I)择优取向.铁电性测试表明,室温下薄膜具有铁电性,剩余极化强度为0.6μc/cm^2,漏电流研究表明薄膜的导电机构分为三种。  相似文献   
24.
分析了溶胶凝胶工艺制备Bi0.5(Na0.85K0.15)0.5Ti O3微粉中工艺条件的影响,得到了稳定的溶胶,并在750℃合成了颗粒尺寸为100nm左右的微粉;利用该粉体在1175℃烧结得到了性能较好的Bi0.5(Na0.85K0.15)0.5Ti O3陶瓷,d33=100pC/N,Qm=193.  相似文献   
25.
一种SOL-GEL制备钛酸锶钡(BST)薄膜新路线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钡、锶的碳酸盐代替醋酸盐,采用sol-gel技术制备Ba1-xSrxTi O3(BST)铁电薄膜的工艺过程.以碳酸钡、碳酸锶和钛酸四丁酯作原料,采用sol-gel工艺制备BST薄膜,对比研究了用两种混合溶剂制胶和制膜的工艺.通过XRD分析了薄膜的结构,用AFM测定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采用碳酸盐作为钡、锶的原料,用冰醋酸和乙二醇甲醚混合液作溶剂,可配制出澄清透明、能长时间放置的溶胶,并制备出膜厚均匀、表面光洁致密、没有裂纹的全钙钛矿相的BST薄膜.  相似文献   
26.
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复合氧化物的表征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CuO-CeO2复合氧化物催化材料,以TEM,粒度二次分布,TG-DTA,BET,XRD和TPD等系统表征了材料的粒径、形貌、粒度分布、热稳定性、比表面,晶相和材料表面的吸、脱附性能,以甲烷为模型反应,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中评价材料的催化燃烧活性,并研究材料的制备方法、焙烧温度和Cu含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并以柠檬酸络合法制备的催化材料作对比,结果表明溶胶-凝胶制备的催化材料对甲烷燃烧呈现较高催化活性,初步探讨了催化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27.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全丙基-β-CD气相色谱柱,得到了和对应静态柱相当的柱效,并和静态法色谱柱做了对Grob试剂和某些苯系位置异构体分离性能方面的比较.结果显示,这两种方法制备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柱有相似的分离性能.初步探索了用溶胶凝胶法涂渍非端羟基固定相气相色谱毛细管柱的机理,说明了溶胶凝胶前体所形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对固定相有裹挟作用,这种裹挟作用是固定相涂渍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8.
以超临界流体干燥(SCFD)制备的氧化铁气凝胶纳米粒子的表面活性Fe离子为模板,邻苯二腈为酞菁起始物,在氧化铁纳米颗粒表面原位组装生成酞菁/氧化铁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表明,与普通浸渍法相比,该方法制得的酞菁铁与氧化铁颗粒之间存在化学键合作用.  相似文献   
29.
快速响应温敏凝胶及其在生物分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减小尺寸与加入C aCO3粒子作致孔剂两种方法,研究了如何提高共聚温敏凝胶P(N IPA-co-GM A-D ex)的响应速度.考察了不同尺寸和多孔凝胶的退溶胀动力学、再溶胀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减小凝胶尺寸和加入致孔剂对提高凝胶的温度响应速度是有效的.研究了P(N IPA-co-GM A-D ex)凝胶对牛血清蛋白(BSA)的浓缩分离效果,发现P(N IPA-co-GM A-D ex)凝胶对蛋白质溶液有较好的浓缩分离能力.在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用于蛋白质提纯的机械模型,测试了其对蛋白质溶液的分离能力,证实了机械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0.
微凝胶模板法制备PNIPAM/PbS有机-无机复合微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包埋有Pb2 的PNIPAM微凝胶,利用微凝胶的限域和导向作用,通过外源沉积法制备了PNIPAM/PbS有机 无机结构型复合微球.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和热重分析对复合微球的形貌、无机沉积物PbS的晶型和相对含量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高分子微凝胶的三维网络结构和所采用的制备方法确保了有机 无机复合材料复合的均匀性;微凝胶的模板作用使得复合材料呈现球状结构,微球的大小决定于模板的尺寸;复合微球中PbS具有面心立方结构;复合微球中无机物含量约为10%.实验所得PNIPAM/PbS复合微球明显兼有无机物的刚性和有机物的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