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1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6篇
教育与普及   1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6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509篇
  2009年   727篇
  2008年   451篇
  2007年   514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新课程改革如春风拂面,吹进了校园,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因素,其中的主要角色应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而重新调整,重新定位,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应焕发出新的生命,以新的角色演绎出新课程的魅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相似文献   
32.
2007年10月22—27日,全国高等学校大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湖南文理学院开班。来自暨南大学、广州大学、烟台大学、河南理工大学、重庆文理学院、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46所高校的80余名大学语文骨干教师以及部分高校领导、  相似文献   
33.
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可是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却一度陷入科学化的教学模式之中,过分强调工具性而忽视了人的主体性、人的价值和尊严,无怪乎中学语文教学成了千夫所指,有道是“误尽苍生是语文”。悲哀嗟叹之余,广大语文专家及教师开始反思:语文课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越来越走向功利主义,不但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的训练形成了标准化模式,一些非理性的东西,如阅读、写作  相似文献   
34.
重视人文性,有益于发挥语文的审美功能、陶情冶性的功能,有利于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新旧教材相比,在编排体系上、知识结构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主要是根据自身在课改实验教学过程中所得的体会,浅谈一下怎样学习高中语文新教材与新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5.
孙利华 《科技信息》2007,(6):183-183
通过对高职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缺失现状分析,阐述了高职语文教学人文教育实施的六点策略,既具有科研价值,又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可视为当今高职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参考。  相似文献   
36.
李学宇 《科技信息》2007,(10):196-196,166
有人这样评价语文教育:成绩最大,但同时问题又最多。事实上,语文教育的改革牵扯到方方面面,既有课程的改革,又有教学方式的改革。为此,许许多多痴心改革的人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成绩有目共睹。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语文教育改革将步入一个会更理性的阶段。课堂是教育的重要载体,任何一种教育改革如果没有真正触动课堂的话,  相似文献   
37.
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学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修辞方法的使用来实现的。注重修辞实例的语境分析和领悟、着力分析篇章整体修辞特色,运用适当的修辞创造优美的语气氛围,是把握修辞教学素质教育取向的三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8.
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应该且必须作出反应。语文教学怎样贯彻“素质教育”?本文结合语义教学的实践,试作论述,聊表参与讨论之意。  相似文献   
39.
40.
<正>序言 健康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人类自诞生的那 一天起,就在不断地追求、探索。为了健康,人们付 出巨大的代价,做出了牺牲,用无数生命和鲜血谱写 了"健康"二字。健康既是一种代价,更是一种收获。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健康的要求是永无 止境的。健康也是不断积累、不断投入的结果。它既 是一种幸福的享受,更是一种艰苦的付出,在付出中 获得幸福,在享受中做出付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