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45篇
系统科学   137篇
丛书文集   192篇
教育与普及   5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8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225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不同的烤烟品种对环境的适应性有所差异。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新品系C2在龙岩烟区适宜的播栽期。结果表明,C2品系在11月中旬播种,2月上旬移栽,在株型、叶型、烤后烟叶外观质量以及烟叶内在品质上均较好,能够较好体现当地清香烤烟特色。  相似文献   
992.
杨盛贤 《遵义科技》2008,36(2):22-24
为了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值,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我镇大胆尝试,推广应用了多种以水稻为主体的种植模式,其中以水稻-菱角菜-洋芋是经济效益较好的栽培模式之一,目前我镇带动面积已达1.5万亩。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这一种植模式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突出,进行蔬菜与粮食作物轮作,实行水旱轮作,既能有效解决蔬菜连作障碍而引起的农产品产量、品质、效益下降问题,而且蔬菜收获后种植水稻实行旱育稀植,提前移栽,又能提高水稻产量,稳定粮食生产,对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93.
2007年1—7月在余庆县大乌江镇进行脱毒马铃薯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威芋3号产量居第一位,单产1519.4kg/667m^2,比本地马铃薯(ck)增产746.1kg,增长96.5%。其次是草米拉产量居第二位,单产1510.6kg/667m2.比对照增产737.3kg,增长95.3%;再其次是洋人洋,单产1498.9kg/667m^2,比对照增产725.6kg,增长93.8%。产量表现最差的是对照品种,产量773.3kg/667m^2,其次是费乌瑞它产量为1028.3公斤,比对照增产255公斤,增长33%。从产量结果表中看出,脱毒马铃薯均比本地马铃薯增产。  相似文献   
994.
通过脱毒马铃薯威芋3号不同播种密度结果表明,薯威芋3号种植的最佳密度为4000-4500株/667m^2,以播4500株/667m^2产量最高,播3000株/667m^2产量最低。经方差分析,种植密度过小或过大,产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95.
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生态足迹法(EF-NPP),结合MODIS遥感数据,计算了2005—2010年陕西省的均衡因子与产量因子,以此为基础得出陕西省2005—201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并与传统生态足迹法(EF-GAEZ)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由于陕西省各类土地的年均净初级生产力发生变化,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每年均有所变化,水域变化最为明显,2006年均衡因子为1.214,2010年仅为0.815;2008年产量因子为2.765,2005年仅为1.34.与EF-GAEZ比较发现,EF-NPP生态足迹每年增长高于EF-GAEZ,EF-NPP年增长速率达到5.89%,EF-GAEZ则为4.17%;EF-NPP生物承载力在2007年、2008年、2010年有所增长,EF-GAEZ则每年减少.陕西省每年生态赤字逐年加重,生态压力大.  相似文献   
996.
以楚粳28为试验材料,采用盆钵种植,研究硫酸钾镁作底肥对高原粳稻产量和一些生理性状的影响,设1g/钵和2g/钵试验两种施用量,单独施用或与农家肥配合施用,设单施农家肥和不施任何肥料两个对照。结果表明:施用硫酸钾镁肥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有利于产量的提高;硫酸钾镁肥与农家肥配合施用,能提高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减缓后期叶绿素的下降速度,并使SOD酶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在抽穗后有较大的提高,在灌浆后期降低速度慢,达到了增强水稻渗透调节能力和消除自由基的能力,增强了抗性,延缓叶片衰老。在生产上建议每667m2用钵硫酸钾镁肥20kg和腐熟的农家肥1500kg配合作底肥一次性施入田中。  相似文献   
997.
选取6个燕麦品种在辽西半干旱地区进行随机区组试验,调查了株高、分蘖数、穗长3个生长性状,以及亩平均产草量、亩平均产籽量和千粒重3个产量性状.结果表明:品种间分蘖数、穗长、亩平均产草量、千粒重4个指标差异显著;株高与亩平均产草量、分蘖数与亩平均产籽量、千粒重与亩平均产籽量分别呈现出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坝莜1号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998.
针对西辽河平原年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特别是玉米生产中春旱严重等问题,以郑单958和北育288为试材,研究4种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盖提高了玉米株高、茎粗、穗长和穗粗,百粒重增加,进而提高产量.郑单958和北育288全膜覆盖处理的产量比不覆膜处理分别增产22.77%和17.34%.  相似文献   
999.
通辽地区主要蓖麻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通辽地区不同时期育成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9个蓖麻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与农艺性状的关系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矮秆杂交种中aLmAB5/091078产量最高,为3289.97kg/hm^2;高秆杂交种中通蓖9号产量最高,为2526.03kg/hm^2;高秆常规种中哲蓖4号产量最高,为1877.90kg/hm^2.蓖麻产量构成因素为:株数、单株蒴果数、每果籽粒数、百粒重;蓖麻单株产量构成因素为:蒴果数、单果粒数、百粒重.经通径分析,蓖麻单株产量性状中,单株粒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主茎果穗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次之.  相似文献   
1000.
宋胜普  刘明  黄智鸿 《科技资讯》2013,(16):133-134
通过对14个不同大豆品种"长农18""绥农14""长农16""吉农24""黑农38""吉农15""吉育47""吉农6""吉林30""吉农23""吉农1号""吉农12""吉农14"和"206"这14种不同大豆品种的生理指标和生育期的常量进行全方面的比较和研究,根据冀西北地区种植的需求,我们可以筛选出适合高产品种,筛选出来两种,分别是"206"和"吉林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