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51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725篇
系统科学   464篇
丛书文集   519篇
教育与普及   1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4篇
现状及发展   31篇
综合类   8033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346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347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476篇
  2009年   522篇
  2008年   538篇
  2007年   506篇
  2006年   469篇
  2005年   367篇
  2004年   371篇
  2003年   382篇
  2002年   375篇
  2001年   352篇
  2000年   282篇
  1999年   253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215篇
  1996年   224篇
  1995年   173篇
  1994年   162篇
  1993年   139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157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98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3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991.
992.
本文引入图的符号星独立函数的概念,给出图的符号星独立数的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基本结论:图的符号星独立数的上、下界,二部图符号星独立数的下界,单圈图、二部图、欧拉图、完全图的符号星独立数。  相似文献   
993.
994.
研究了带有时滞项的高阶Kirchhoff方程的拉回吸引子的存在性.首先利用解的有界性验证了拉回吸引集的存在性,接着借助sobolev空间的紧嵌入证明了该初边值问题产生的过程是紧的,最后得到了拉回吸引子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995.
利用变分分析和广义微分的相关工具,在Banach空间中研究集值隐函数的稳定性,给出集值隐函数在给定点具有类Lipschitz性质的Clarke上导数充分条件.作为应用,讨论参数向量优化问题有效解映射的稳定性,给出有效解映射在给定点具有类Lipschitz性质的Clarke上导数充分条件.所得结果改进了相关文献中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6.
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使得大规模减少CO2排放变得可行,充分预测CO2的状态对于实际工程安全有效开展是十分必要的.现有模型普遍将本应为整体系统的井筒注入和咸水层封存视为两个单独的阶段,通过建立一个井筒注入与咸水层封存的联合模型对储层中流体传热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不同注入条件对于CO2在整体封存过程中传热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焦耳-汤姆孙效应、地层温度及井筒热阻是影响流体温度的主要原因,流体温度会影响冷却域范围以及最低温度出现的径向位置,高温或低压注入会抑制焦耳-汤姆孙效应.  相似文献   
997.
利用新的同伦方法求解无界集上的一般非凸非线性规划问题.通过对非线性规划问题中的等式约束引入一个小的参数,构造一个使初始点只需满足不等式约束条件的新的同伦方程,该方法扩大了初始点的选取范围,并在合适的假设条件下证明了同伦路径的存在性和全局收敛性.  相似文献   
998.
999.
基于碟式聚光型光热光电综合利用技术(CPVT)系统的数学模型,推导系统集热效率与总能量效率关于电池温度的偏导数,从理论上分析电池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集热效率关于电池温度的偏导数,提出电池临界温度T_(crit)的概念,其与对流传热系数、 PV板发射率和聚光比相关.当电池温度T_(PV )T_(crit)时,系统集热效率随电池温度升高而减小,T_(PV )T_(crit)时,系统集热效率随电池温度升高而增大.通过模拟考察了不同风速、 PV板发射率和聚光器面积情况下,系统性能随导热流体入口温度的变化趋势,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00.
文章基于氧化型催化器(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DOC)耦合颗粒物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和选择性催化还原器(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后处理技术,对比了原机、搭载SCR、搭载DOC+DPF+SCR 3种状态下重型柴油发动机的性能、排气污染物排放状况以及SCR入口处NO在氮氧化物(NOx)中的体积比。试验结果表明,搭载DOC+DPF+SCR系统比搭载SCR系统的发动机扭矩降低了10N·m,油耗基本保持不变;对比搭载DOC+SCR、搭载SCR以及搭载DOC+DPF+SCR 3种状态下SCR入口处NO在NOx中的比例发现,SCR状态下基本全为NO,其余2种状态下NOx中NO的体积比随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排温在450℃时该比例下降到0.86;搭载DOC+DPF+SCR的ESC试验中CO转化效率为93%,HC转化效率为70%,NOx转化效率为90%,PM转化效率为51%,相比于搭载SCR的ESC试验,NOx的转化效率降低了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