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5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92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51篇
教育与普及   20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8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综合类   253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湿地扇扇中辫状水道粗碎屑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沉积微相-岩石相的划分方法.根据不同岩石相的物性、电性及含油性特征,将扇中辫状水道微相细分为辫状水道砂砾岩相、辫状水道粗砂岩相和辫状水道细砂岩相.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微相-岩石相对油水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中以辫状水道砂砾岩相单井日产油能力最高,辫状水道粗砂岩相次之,辫状水道细砂岩相最低,比较符合油田的开发实际.辫状水道粗砂岩相因物性最好,剩余油丰度高,可作为下一步挖潜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992.
深部高应力载荷作用下的洞室变形破坏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深部高应力岩体工程中所体现出的围岩分区碎裂化现象的机理,采用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高应力作用下材料性质,支护,试件尺度对围岩分区碎裂化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做的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在洞室周围都观察到了围岩分区碎裂化现象;围岩分区碎裂化形成的应力条件与材料性质有关,脆性材料中更易出现分区碎裂化现象;洞室的破坏程度与支护有关,在有支护条件下,断裂间距减少,破裂程度减弱;试件的长度对分区碎裂化现象的产生影响不明显.该成果对深部高应力岩体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3.
雁列式断层拉张破裂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典型断层构造形式--雁列式断层的变形破坏特征,采用拉张破裂有限元程序开裂准则8,当0.995(max≤(1≤(max时节点开裂,模拟了雁列式断层的破裂过程.雁列式断层按错列方向与运动方向的关系可分为两类:拉张型和挤压型.分别对这两种断层结构的破裂过程进行了模拟,并与数字散斑实验和岩石试件现场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数值试验很好的模拟了第2条裂纹即拉破坏裂纹,可以为研究地震的发生机制及前兆特征等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94.
The Xiaotian-Mozitan fault (XMF) located north of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separates the North Dabie complex to the south from the Beihuaiyang low-grade metamorphic rocks to the north. It comprises several NW-striking ductile shear zones and brittle faults. The brittle faults obviously overprinted on the ductile shear zones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olcanic basins in early Cretaceous to the north,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brittle faults were normal faults formed in early Cretaceous during doming of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The ductile shear zone superposed on the north Dabie gray gneiss, and it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where the Dabie HP-UHP rocks exhumed. For obtaining new structural constraint on exhumation of the HP-UHP rocks, we present here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he microstructure, quartz C-axis fabrics and the microprobe analyses of phengite. The ductile shear zone was determined to be formed at a temperature of 600-650 ℃ and pressure of 1.1 GPa by the mineral deformation, microprobe analyses and geobarometry of Si-in-phengite of the mylonit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mylonite now exposed on the surface experienced an upper amphibolite-facies metamorphism in the lower crust. The mineral stretching lineation varies from horizontal in the east segment to sub-dip in the west. Shear sense indicators from outcrop and thin sections of orientated specimen and quartz C-axis fabrics suggest that the XMF is a sinistral normal fault. The kinematics analysis of the ductile shear zone indicates that the exhumation of Dabie HP-UHP rocks is the results of a SE-directed extrusion and an anticlockwise rotation around its eastern pivot simultaneously.  相似文献   
995.
不同岩石声发射活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应用声发射及其定位技术,对不同岩样破裂过程的声发射活动规律进行实验研究,借以揭示不同岩样的破裂失稳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几种岩石的破坏模式相同,均发生劈裂破坏;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在初始加载时,5种岩样产生的声发射事件均比较少;随着载荷的增加,不同岩石的声发射活动表现并非一致,砂岩在整个加载过程产生的声发射事件数最少,而花岗岩产生的声发射事件数最多;砂岩和花岗岩(红色)其声发射事件变化率非常明显,在破坏前无任何征兆;由于声发射事件定位是时差定位法,岩样波速影响着声发射事件的定位,砂岩、大理岩(黑色)及花岗岩(红色)等岩样没有得到定位结果;而花岗岩与大理岩的声发射定位结果,直观反映了其内部裂纹初始、...  相似文献   
996.
翻边拉深复合变形零件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静力隐式弹塑性有限元板料成形软件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在板料成形时,翻边拉深复合变形零件的成形规律比单一拉深变形零件的成形规律更难以预测.采用MSC.Marc软件对翻边拉深复合变形零件的冲压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详细分析了零件关键特征区域材料的应力、应变、厚度分布和成形极限的模拟结果,并将板料厚度的模拟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可以预测复合变形拉深零件的起皱、破裂、回弹等缺陷,减少反复试验的次数,提高成形零件的质量.  相似文献   
997.
采用FLAC3D计算程序系统研究了压力分散型锚杆受力在预应力、单元锚固长度、承载体个数、岩石弹性模量等影响因素下的变化规律,获得了压力分散型锚杆应以最后一个锚单元为标准进行设计的结论,并提出了具体预应力条件下的最优单元锚固长度、最优承载体个数.工程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靠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8.
饱和水岩石核磁共振表面弛豫温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温度是影响岩石孔隙流体核磁共振弛豫的因素之一.选取一组饱和水的人造碳化硅、人造碳酸钙、储层贝瑞砂岩以及碳酸盐岩样品进行核磁共振实验(温度25~90℃),考察温度对弛豫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饱和水的砂岩和碳酸盐岩,温度对岩石核磁共振表面弛豫的影响不同.饱和水的人造碳化硅和储层贝瑞砂岩的核磁共振弛豫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饱和水的人造碳酸钙和储层碳酸盐岩的弛豫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因此,在利用室温下得到的实验测量结果对储层温度下的核磁共振测井数据进行刻度时,应考虑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基于对岩质边坡内锚杆与水体流固耦合问题的考虑,采用迦辽金法建立具有压缩性流体与固体流固耦合问题的动力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在工程实例中的应用,表明随着地下水位的上升,岩质边坡随地震影响的反应增大,说明岩质边坡与水体的相互耦合对坡体结构地震反应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岩石的动态变形特征,引进Kelvin模型,采用粘性元件和弹塑性元件模型并联的方法,建立岩石单轴压缩的受力分析模型,以此反映加载速度或应变率对岩石动态变形特性的影响。通过探讨岩石动态变形过程的体积变化影响,引进统计损伤理论,建立弹塑性体损伤统计本构模型。进而建立可反映加载速度或应变率影响的单轴受压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并提出其参数确定方法。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不仅能反映岩石强度和弹性模量或刚度随应变率提高而增加的特性,而且能较好地模拟单轴受压岩石的动态变形过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