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9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全面、系统而深刻的了解、认识和把握我国古代音乐的关键在于抓住其本质——我国古代音乐是五行思想的产物,古人按照五行思想、遵循五行的规律创造、规范音乐,赋予了古代音乐"五行性"的本质。如果抓不住我国古代音乐的"五行性"这一本质,我们对古代音乐的认识将会永远只停滞在表面,关于古代音乐的很多问题都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只有抓住其"五行性"的本质,我们才能深刻认识我国古代音乐。  相似文献   
92.
赵珍 《科学大观园》2014,(17):72-73
<正>地震是极其复杂的一种自然现象,即使在科学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也很难做到准确预测和预报,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则更加困难。翻检史籍,有很多专门记载地震现象的五行、祥异等门类,保存了古人对地震前兆的认识及对地震预兆认识的若干总结,其中也不乏科学的成分。征兆之一:天象变化古人往往将天象变化看成是地震的前兆,以日食现象最多,且多在两汉时期,愈至近世愈少。如《汉书》卷10《成帝纪第十》、卷27《五行志》,均记录了建始三年(前30年)日食之后的地震,说"冬十二月戊申朔,日有食之。夜,地震未央宫殿中"。为此,成帝诏令公  相似文献   
93.
“五行”是中医重要的基本概念,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中都具有实际意义。这一概念的英译方案众多,但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章通过比较分析“五行”的不同译名,探讨该词的深层含义,就如何通过融合词素翻译与音译,并辅以一定的注释,改进这一概念的英译,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4.
95.
诚信文化、人本文化、尽职文化是金融业作为特殊服务行业需要具备的企业文化。只有将这一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才能确保金融企业的基业长青。  相似文献   
96.
“取象比类”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的主要方法论之一,它对中医理论体系的构建和临床实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学理论中五行-五脏之间模式的构建正是基于取象比类的方法论。文章通过对取象比类进行系统阐释,结合现代概念隐喻翻译研究,对五行-五脏中术语的英译进行分析思考,旨在为中医术语隐喻翻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7.
五行与术数     
五行是一种朴素的唯物观,其身影于中国文化无处不在,而它在术数中的运用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为传承传统文化优秀基因,有必要厘清五行与术数二者之间繁复驳杂的关系,科学界定其精华与糟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8.
张先涛  赵杰伟 《科技信息》2009,(19):383-384
中国古代法律,由于受社会主流思想的渗透甚大,其发展有所谓的法律儒家化之称。然则在法律儒家化的制度层面的构筑过程中阴阳五行思想开始影响中国法律。董仲舒以阴阳五行阐明法理作为他的法律理论的根据,奠定了中国法律思想的基调。阴阳思想的影响使得德主刑辅成为汉后历代的正统。五行思想的发展成为秦以后各个王朝确立统制合法性的理论依据,水与金的属性更是决定了古代法律的社会定位。阴阳与五行思想的结合,以及通过儒家思想的改造进而影响法律,是构筑中国社会理论体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
IQ拓展营     
英语算式请在图中的等式两边各填入两组英文数词,让这个英语等式成立,要求算式左边的所有字母要全部出现在算式右边,而且相同字母出现的次数是一样的,其实只要知道英语中从1到12的数词便不难解答。巧填38请将数字1至19分别填入图中的小菱形内,使横五行,右斜与左斜所填数字相加都等于38。  相似文献   
100.
以亲属称谓语的外化使用这一现象为例,探讨了中国和日本两种语言环境下亲属称谓语外化用法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个性。分析其原因,并揭示了中日两国家族结构形态的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和对各自国家社会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