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2篇
丛书文集   71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8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0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由于芳基和杂芳基取代的二茂铁化合物在电化学、材料科学 (非线性光学材料 )和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因此近年来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1 ] .在合成芳基和杂芳基二茂铁的众多方法中 ,钯催化的碳—碳键交叉偶联反应是最方便的方法 ,其中有二茂铁与芳基硼酸的偶联[2 ,3] 、二茂铁与有机锡化合物的偶联 ,二茂铁锡衍生物 [4] 或二茂铁硼酸与芳基卤化物的偶联等 .这些反应存在的问题是必须预先合成碘基二茂铁、二茂铁硼或二茂铁锡的衍生物 ,并且偶联的产率也不理想 .另外 ,通过二茂铁与丁基锂的锂化反应 ,然后再与氯化锌反应制得的二茂铁基…  相似文献   
72.
段春迎 《科学通报》1992,37(13):1187-1187
自从联吡啶钌光催化分解水的能力被人们认识以来,围绕Ru(bpy)_3~(2+)深入研究了这类具有光敏性配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化学反应性,氧化还原性,激发态的反应性,光诱导分子内和分子间电子转移和能最传递过程以及光化学取代反应等光化学和光物理过程。二茂铁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类经典的金属有机化合物从其产生到现在一直是配位结构化学和无机光化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其对Ru(bpy)_3~(2+)等光敏剂的猝灭作用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73.
正戊醛、异戊醛、对氯苯甲醛、胡椒醛、环已酮与二茂铁在浓H_2SO_4(-10℃)中缩合,产物用碳酸氢钠水溶液水解,水解产物在F_3CCO_2H催化下发生巯基化反应,合成了五种含硫二茂铁衍生物,(C_5H_5)Fe(C_5H_4CR′R~2SCH_2CO_2H)(I,R′=H,R~2=n-C_4H_9;Ⅱ,R′=H,R~2=i-C_4H_9;Ⅲ,R′=H,R~2=C_6H_4Cl-4;Ⅳ,R′=H,R~2=C_6H_3O_2CH_2-3.4;V,R′R~2=-(CH_2)-_5);再由Ⅲ和V与氨和羟胺反应,合成两种含氮二茂铁化合物,(C_5H_5)Fe(C_5H_4CH(NH_2)(C_6H_4Cl-4))(Ⅵ)和(C_5H_5)Fe(C_5H_4C(NH)H)(CH_2)_5)(Ⅶ)。  相似文献   
74.
本文考察了固体酸FeCl_2,AlCl_2,Fe_2(SO_4)_3,在羧酸与环氧化合物加成酯化反应的催化活性,并研究了反应的取向。用性质稳定的Fe_2(SO_4)_3为催化剂,合成了16种羧酸β-羟丙基酯,产率为50%~84%。  相似文献   
75.
76.
以多聚磷酸为催化剂和反应溶剂,苯并冠醚和卤代羧酸作原料,利用取代反应合成了4种新的苯并冠醚,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熔点和分子量的测定确定了结构.  相似文献   
77.
在实验中使用了气相色谱,核磁共振氢谱及高子辨识快原子轰击质谱跟踪了带α-取代酯基(羧酯基和磷酯基)的不饱和羧酸酯的碘诱导环化反应,提出一个新的中间体的概念和相应的反应机理,并根据该机理对反应条件作了改变,首次合成了带有α-取代酯基的不饱和羧酸酯的内酯化产物。  相似文献   
78.
采用双扩散法系统研究了凝胶体系中二元羧酸对尿结石主要成分草酸钙结晶的影响,这些羧酸分别为含有0、1、2个羟基的丁二酸、羟基丁二酸、酒石酸,含有1个氨基的L-天冬氨酸,以及含有双键的顺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对于丁二酸、羟基丁二酸和酒石酸的研究表明,随着羧酸中羟基数目的增加,抑制一水草酸钙(COM)聚集和诱导二水草酸钙(COD)生成的能力逐渐增强;随着羧酸浓度的增大,抑制COM聚集和诱导COD生成的能力也增强;随着结晶时间的增加,COM晶体钝化程度加深.对L-天冬氨酸、顺丁烯二酸和反丁烯二酸的研究表明,三者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9.
植物激活剂苯并噻二唑(BTH)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概述了植物激活剂的概念和基本特点,苯并噻二唑(BTH)完全满足这些基本特征,是开发最成功的典型植物激活剂,较为详细的介绍了BTH的基本特性、作用机制、使用方法、应用范围和化学合成方法及其环境行为,并分析了该植物激活剂的应用前景和使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0.
羟甲基-双(二茂铁基)丙烷的合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二茂铁丙烷通过Vilsmeier反应得到了一元和二元的甲酰基-双(二茂铁)丙烷.并通过正交实验法获得了较好的产率(一元醛产率约70%~75%)和转化率(80%~86%).一元和二元的甲酰基-双(二茂铁)丙烷经KBH4/CH3CH2OH还原得到了两个新的化合物,即一元和二元的羟甲基-双(二茂铁)丙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