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1篇
丛书文集   94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19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201.
以二茂铁甲醛为起始原料,经过6步反应合成得到新型的二茂铁吡咯并[1,2-α]喹喔啉哌嗪类衍生物1a-h.产物针对恶性疟原虫FcB1,K1,F32等菌株进行了体外抑制活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新合成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疟活性,其中芳环上4-位硝基取代的化合物1h体外抗疟活性最优.本工作为进一步研究具有更好活性的抗疟药物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2.
针对典型的氯消毒副产物卤乙酸,研究选取了7种卤乙酸,包括3种氯乙酸,3种溴乙酸和1种碘乙酸,研究其在紫外辐照下的光降解行为;并针对卤乙酸的类型和卤化程度,对比和分析了不同卤乙酸的光降解规律。结果表明:7种卤乙酸都能够被紫外降解,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氯乙酸,溴乙酸和碘乙酸的光降解行为有很大不同,其中溴乙酸满足一级动力学模型。离子色谱检测分析了7种卤乙酸光降解过程中卤素离子的释放结果发现,碳卤键在紫外照射下发生了断裂,实现了脱卤和脱毒。为水中卤乙酸的高效去除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3.
 在对连续流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发酵产氢系统中的活性污泥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判断系统中有同型产乙酸菌存在的基础上,通过活性污泥的间歇培养试验,探讨了同型产乙酸作用对活性污泥发酵系统产氢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STR发酵产氢系统的活性污泥中,一种隶属真杆菌属(Eubacterium)的同型产乙酸菌在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中达到了优势程度;以葡萄糖为底物时,同型产乙酸菌的耗氢代谢,可使厌氧活性污泥对葡萄糖的氢气转化率及产氢率分别降低31%和34%,耗氢速率可达0.33mmol/(g·d).  相似文献   
204.
采用电化学-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技术和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联用技术结合差分方法,研究11-二茂铁基十一烷基-1-硫醇自组装膜在氧化过程中的构型变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二茂铁硫醇自组装膜在氧化过程中同时发生了2种结构变化, 一是烷基链远离电极表面,即烷基链与电极表面的夹角增大;二是二茂铁上的2个平行的戊基环绕着二茂铁-碳轴发生旋转.伴随着结构变化,二茂铁硫醇自组装膜还发生2种溶剂化过程,一是氧化的二茂铁与溶液中的阴离子产生静电吸引而形成“离子对”;二是溶剂分子进入膜内形成水化膜.二茂铁硫醇氧化时烷基链的偏移和膜的溶剂化都是快速步骤,而戊基环的翻转是唯一的慢速步骤.  相似文献   
205.
以溴乙酸与异丁烯为原料,Amberlyst15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叔丁醇为添加剂合成溴乙酸叔丁酯,通过正交试验,研究5种溶剂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和叔丁醇对异丁烯聚合的抑制作用,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以二氯甲烷作溶剂,反应时间为6 h,反应温度为10℃,催化剂添加量为12 g,叔丁醇添加量为4 g时。产品收率达到94.2%。  相似文献   
206.
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新的铜配合物,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Monoclinic),P2(1)/n空间群,a=11.1971(14)(A),b=7.8693(10)(A),c=21.101(3)(A),α=90°,β=91.2420(10)°,γ=90°,V=1858.9(4)(A)3,Z=4,每个铜离子分别与来自两个咪唑分子上的氮原子和氧原子形成螯合结构,与2,2'-联吡啶的两个氮原子,同时还与另一个氯离子,形成了一个变形的五面体结构,此外,游离水,咪唑分子上的另一个氮原子与氢原子形成氢键,参与了配合物的空间连接.  相似文献   
207.
闽东海域刺激隐核虫的生活史观察及乙酸杀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感染引发的"白点病"为闽东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养殖业带来连续重大损失.大量针对该病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展,但仍未找到治疗"白点病"安全、有效的方法.本实验从福建省福鼎市八尺门海域取得一种寄生虫,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相关鉴定方法,证明了所取寄生虫为刺激隐核虫.利用乙酸对大黄鱼幼鱼进行药物安全性评价,同时开展杀灭不同生活史阶段刺激隐核虫的时间效应与剂量效应实验.结果显示:刺激隐核虫包囊对乙酸的耐受力显著强于幼虫,乙酸在杀灭幼虫的同时,对大黄鱼幼鱼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在实际用药中应严格控制剂量.根据实验结果,建议在生产中防治"白点病"时,要以刺激隐核虫幼虫为目标,使用157.4mg/L乙酸,累计处理2h,可以有效杀灭全部幼虫,又不会对鱼体造成危害,是一种治疗"白点病"的安全用药策略.  相似文献   
208.
设计合成了2-[(2′-二茂铁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1)、2-[(2′-BINOL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2)及其金属铝配合物3和4.通过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谱(1 H NMR)等波谱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实现了目标化合物的合成;通过电子吸收光谱(UV-Vis-NIR)及荧光光谱(EP)对配体1、2以及配合物3、4进行了光物理性质研究.结果显示配体2对Al 3+离子具有强的选择识别功能,有望成为优良的离子识别添加剂;而配合物3在480nm处发出强蓝光,有望成为一种优良的蓝色电致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209.
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一个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Ni(bbim-4)(L1)]n(bbim-4=1,4-双(咪唑-1-基)丁烷,L1=对苯二乙酸阴离子),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和单晶XRD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主要晶胞参数:a=9.772 8(3),b=8.634 0(3),c=11.154 0(3),β=92.755(2),Z=2,V=940.07(5)3,Dc=1.558 mg.mm-3,μ(CuKα)=1.804 mm-1,F(000)=460.此配位聚合物具有二维聚合物层,层与层之间通过范德华力形成一个三维的超分子结构.由热重分析研究了配位聚合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10.
以二茂铁甲酸和3-氨基苯硼酸为原料,合成了[(3-二羟硼基苯基)氨酰基]二茂铁(1),通过IR和1H NMR进行了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法(DPV)对其进行电化学性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