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综合类   29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2,4-二氯苯乙酮与甘油缩合,再经溴化、苯甲酰化、异构体分离、咪唑烷基化、水解和对甲苯磺酰化等过程得到了顺-2-(2,4-二氯苯基)-2-(1H-咪唑基-1-甲基)-1,3-二氧戊环-4-甲基对甲苯磺酸酯。对现行工艺主要进行了三点改进:缩合反应中以正戊醇代替正丁醇作为带水剂;咪唑烷基化反应中以甲苯代替 DMF 溶剂,以 KI 代替 NaCN 作为催化剂;对甲苯磺酰化反应中以三乙胺代替吡啶作为缚酸剂,总收率提高为27.6%。目标产物经1H NMR 和 IR 表征。  相似文献   
142.
以氨基磺酸为催化剂,五氯化磷和氯化铵为原料,“一步法”直接合成了聚二氯磷腈中间体。随后以乙醇钠、苯酚钠为亲核试剂进行取代反应,分别合成了乙氧基全取代聚磷腈、苯氧基全取代聚磷腈和乙氧基苯氧基混合取代聚磷腈。采用核磁磷谱和红外光谱表征了聚磷腈产物的结构,并通过热重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法评价了产物的热性能,结果表明目标产物为乙氧基苯氧基混合取代聚磷腈,数均分子量可达105,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1℃,初始热分解分度为281℃。  相似文献   
143.
以六氯环三磷腈为原料,分别与甘氨酸钠等系列支化反应,得到了3种环三磷腈甘氨酸钠支化衍生物.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详细解析了光谱数据,证实为目标产物.利用紫外-可见光谱、SDS-AGE电泳技术分别考察了衍生物对信号分子激活剂-磷酸吡哆醛、Cu2+的识别性能及与小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支化衍生物对信号分子激活剂-磷酸吡哆醛及金属Cu2+均具有明显的识别功能;支化衍生物与人体内的蛋白质及生物大分子等有较强的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4.
将已得到的烷烃高效降解菌C-14-1,C-14-2和丁二腈高效降解菌J-13-1混合,对其在多元基质混合体系中的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14-1,C-14-2和J-13-1菌株之间无拮抗性,可以混合应用;在培养基混合体系中,由于分解阻遏效应和降解产物的协同效应,有利于丁二腈的降解而对烷烃降解不利;在腈纶废水中,由于存在一些抑制因素,使混合菌的降解能力有所下降.废水中烷烃质量浓度低,烷烃降解菌不能发挥其高效的降解作用,丁二腈质量浓度较大,降解效果明显,9 h降解率可达到100%;腈纶废水经混合菌9 h处理后,CODCr去除率仅为29%,说明实际废水是个很复杂的体系,仅依靠个别高效菌株难以达到理想的整体处理效果,必须构建更多种类的具有协同作用的高效菌群,才能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5.
研究了18冠6分别与K2[M(mnt)2][M=Cu、Ni;mnt,1,2-dicyanoethene-1,2-dithiolato,丁二腈烯二硫醇阴离子,C2S2(CN)2-2]的反应,得到的配合物[K(18C6)]2[Cu(mnt)2](1)、[K(18C6)]2[Ni(mnt)2](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两个配合物均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1.1晶体学结构数据α=1.226 97(19),b=1.227 80(19),c=1.566 5(3)nm,α=95.083(3),β=101.534(3),γ=91.007(3)0,V=2.301 6(6)nm3,Z=2,Dcalc.=1.350 Mg/m3,F(000)=976,R1=0.0726,wR2=0.184 3.2的晶体学结构数据a=1.116 20(17),b=1.220 54(18),c=1.279 39(18)nm,α=111.647(2),β=92.792(3),y=103.201(2)0,V=2.546 1(4)nm3,Z=1,Dcalc.=1.304 Mg/m3,F(000)=642,R1=0.045 9,wR2=0.100 3.1中的[Cu(mnt)2]2-通过mnt的氮原子与[Na(18C6)]+中的钠原子成键,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Na(18C6)(H2O)]+只起平衡电荷的作用.2中的[Ni(mnt)2]2-也通过配体的mnt氮原子与两个[Na(18C6)(H2O)]+中的钠原子成键,形成稳定的中性配合物.  相似文献   
146.
为了对1,4-二(4-羧基苯氧基)苯进行研究,对氟苯甲腈和对苯二酚反应制备了1,4-二(4-腈基苯氧基)苯,并采用1,4-二(4-腈基苯氧基)苯水解法制备了新型二酸单体1,4-二(4-羧基苯氧基)苯.通过考察反应温度、摩尔比对1,4-二(4-腈基苯氧基)苯以及1,4-二(4-羧基苯氧基)苯产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了熔点测定、红外以及核磁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二腈为1,4-二(4-腈基苯氧基)苯,合成的二酸为1,4-二(4-羧基苯氧基)苯.  相似文献   
147.
应用一种新的引发体系,即偶氮二异丁腈/三氯化铁/间苯二甲酸,成功地实现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反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获得的聚甲基烯酸甲酯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和较窄的分子量分布。这一聚合反应体系显示了活性和可控的特征,而所用配体(间苯二甲酸)的无毒性及易得性使得其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8.
4—甲基—5—烯—庚腈氧化物分子内环加成反应的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过渡状态理论和量子化学AM1方法,对4-甲基-5-烯-庚腈氧化物环加成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存在得到2种产物的平行反应,但由于2个反应的速率数比很大,基本上只得到单一的反式产物,4-甲基-5-烯-庚腈氧化物立体专一选择性不仅由活化焓测定,还与活化熵有关。  相似文献   
149.
肉桂醛与氰化钠,吗啡啉在对甲苯磺酸的存在下一步缩合生成2-苯基-4-(4-吗啡啉基)-2-丁烯腈,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达86% ̄87%,其结构经光谱分析得到确定。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