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9篇
丛书文集   95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1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3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61.
以Visual C++为编程工具,开发了一个新的反应精馏模拟软件SRD.该软件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解决了由于反应体系在低温下出现分层现象,塔顶馏出物进入分相器,自分相器出口的有机相返回入塔中的催化精馏过程的模拟问题.  相似文献   
962.
在气-固相反应体系中研究了酸处理的固载的Keggin结构的H5BW12O40杂多酸在乙酸与异戊醇酯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固载型的H5BW12O40(简写BW12/SiO2)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同时考察了反应温度、空速、酸/醇比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在酸/醇比为1.2~1.4,温度为135℃,空速为6.67h^-1时,异戊醇具有较高的转化率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963.
徐莱  徐曲 《江西科学》2000,18(4):203-205
以交联的聚芳醚酮酮和φ=20%的发烟硫酸合成了磺化聚芳醚酮酮树脂,并用于乙酸丁酯的催化合成。最佳条件:酸醇摩尔比为1:1.6,催化剂用量(质量分数,ω)为4.35%,反应温度115-120℃,反应时间为4h,酯化率达87.5%,催化剂易回收且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964.
毛竹笋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内源生长素和脱落酸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分析了毛竹笋体顶部从3月8日至5月14日内源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表明两种激素含量与笋体生长呈有规律的变化.ABA仅在冬笋期(3月8日)和高生长基本停止期(5月14日)检测到;IAA含量随笋体生长发育而同步增加,至4月25日达最大值,为3.6μg/G·F·W,之后又下降.  相似文献   
965.
氨基乙酸螯合铁是目前吸收利用率较好的补铁化合物.制备了氨基乙酸螯合铁化合物,并通过pH滴定曲线、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研究了氨基乙酸与Fe(I)的螯合反应.  相似文献   
966.
本文介绍了固体超强酸Si02/SO2-4制备方法及其在合成乙酸丁酯中的催化作用.在SiO2/SO2-4催化下乙酸丁酯产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67.
本文介绍了固体超强酸SiO2 SO2 -4 制备方法及其在合成乙酸丁酯中的催化作用 .在SiO2 /SO2 -4 催化下乙酸丁酯产率可达 90 %以上 .  相似文献   
968.
探索气相色谱测定废气中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的方法。采用活性炭管模拟采集富集空气中的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经二硫化碳解析,解析液经毛细管柱分离,用带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气相色谱外标法测定。实验表明,此方法适用于废气中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的测定。  相似文献   
969.
以三-((2-(N,N-二乙基乙酰胺基)氧基)乙基)胺为萃取剂,用1,2-二氯乙烷做稀释剂,在苦味酸-硝酸介质中对U(Ⅵ)萃取,主要研究了稀释剂对萃取效率的影响,萃取剂浓度、苦味酸根浓度对U(Ⅵ)分配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0.
橘皮粉用环氧化氯丙烷改性后再与DTPA-γ-Fe_2O_3复合,得到一种对重金属离子Cu~(2+)和Ni~(2+)有较强吸附能力的杂化材料.探讨了pH值、温度、时间等因素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材料对Cu2+和Ni 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07.30mg/g和63.69mg/g,吸附为二级动力学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