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63篇 |
免费 | 33篇 |
国内免费 | 37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3篇 |
丛书文集 | 70篇 |
教育与普及 | 233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44篇 |
现状及发展 | 10篇 |
综合类 | 15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43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47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101篇 |
2013年 | 83篇 |
2012年 | 130篇 |
2011年 | 123篇 |
2010年 | 117篇 |
2009年 | 119篇 |
2008年 | 105篇 |
2007年 | 86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55篇 |
2003年 | 53篇 |
2002年 | 76篇 |
2001年 | 92篇 |
2000年 | 67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47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注气提高采收率过程中,油藏流体各物质组分之间的相互传质以及由此引起的相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油藏流体在传质和相变过程中的渗流规律是非常必要的。从相平衡和物质组分守衡规律出发,利用达西线性渗流定律,推导了多相渗流的通用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又导出了常用的多组分数学模型、适于注CO2的多组分数学模型和黑油模型。指出这三个模型都是通用数学模型的特例模型,它们的共同基础是相平衡和物质组分守衡规律。所导出的适合于注CO2驱的多相渗流数学模型,区别于Yih-Bor Chang,B.K.Coats的模型。 相似文献
992.
科学节能,大有技巧,全民减排,贡献不小。为推动全民参与节能减排工作,科技部组织专家开展了《全民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研究。该研究选取了百姓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等六个方面的36项日常行为,研究了每一项日常行为指标的节能减排潜力。研究结果表明,个人生活点滴中的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如果大家都积极参与,36项日常生活行为的年节能总量约为7700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约2亿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十分显著。根据此研究成果,科技部编制了《全民节能减排手册——36项日常生活行为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为此,《广东科技》特转载“节能减排36计”,希望以此向全社会宣传普及节能减排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全民的节能减排意识和能力,我们每一个公民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点滴着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节能减排。为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3.
CO2微观驱油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不同CO2驱油方式下提高采收率机理认识仍不完全清楚等问题,利用与地层孔隙结构相似的高压可视化微模型进行了水驱、CO2非混相驱、CO2近混相驱和CO2混相驱四组驱替实验,并采用微观驱油动态彩色图像分析和二值化处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驱替方式中驱替前缘形状、油气界面、油气分布特征、含油面积大小和模拟油颜色变化。结果表明:水驱油时,水大部分以非活塞形式驱油、油水界面呈凹凸弧线形;CO2非混相驱中,CO2与原油存在明显的两相流,界面形状比较锐利,窜流和混流比较严重,气体突破较早;CO2近混相驱替过程中,油气界面模糊、两相区不明显、没有形成明显的混相带;而混相驱过程中形成了清晰可见的混相带,油气界面明显圆滑和模糊,在相同条件下混相驱持续的时间最长,采收率最高。该研究对CO2有效驱油和驱油机理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94.
995.
过热度和高压压力对跨临界CO2汽车空调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对跨临界CO2空调系统进行优化设计,考虑压缩机绝热效率随压比的变化,分析了过热度、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以及高压压力等对系统性能系数(COP)的影响,并与不考虑压缩机绝热效率随压比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系统存在最佳高压和最佳过热度;最佳过热度随着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的提高而增大;气体冷却器和压缩机效率是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在较大高压压力下,与气体冷却器和压缩机效率相比,过热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996.
提出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零排放新思路设计,该设计具有高发电效率、温事气体零排放、回收利用二氧化碳以及使用环境友好的可再生循环二氧化碳吸收材料等优点。此外,还介绍了电池构件材料以及二氧化碳吸收材料的制备,最后测试了材料的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最大体积吸收比可高达993倍,最佳吸收温度为700℃,同时可实现在800℃以上2h内将所吸附的二氧化碳完全解析。 相似文献
997.
二氧化碳在高碳天然气中的含量比较高,不能直接作为燃料进行利用,如果把这一非常规天然气转变为常规天然气加以利用.那么这个过程中脱除的二氧化碳就会导致环境污染,也会影响天然气的利用效率。本文针对高碳天然气在化工利用中的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在化工中的综合利用情况,期望这一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科学合理的控制资源紧缺的局面。 相似文献
998.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益智中挥发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用超临界二氧化碳 (SCCO2 )从益智中萃取挥发油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萃取压力 15MPa ,萃取温度 4 0~ 4 5℃ ,萃取时间为 2~ 2 .5h时萃取率可达 3.2 2 % .与水蒸汽蒸馏法相比 ,SCCO2 萃取速度快 ,得率高 . 相似文献
999.
节能日光温室内CO2浓度对西葫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纬度地区冬季节能日光温室内不同CO2浓度对西葫芦生长发育及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提高CO2浓度条件下,西葫芦株高,茎粗,叶面积,植株鲜(干)重都有很大的增长,其中以茎粗,植株鲜,(干)重增长量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00.
碳酸二甲酯催化合成反应新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环氧丙烷(PO)、二氧化碳和甲醇合成碳酸二甲酯(DMC)的反应过程. 四丁基溴化铵和甲醇钠构成该反应的双组份催化剂. 实验结果表明,在T=423 K、p=4 Mpa条件下,将该双组分催化剂分两次加入时,DMC的选择性为55.8%,副产物的选择性为1.4%. 该结果明显优于将该双组分催化剂一次性加入情况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