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6篇
丛书文集   28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66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从发酵乳制品中杂菌变化、感官品质变化、理化品质变化以及有益乳酸菌活性变化等几个方面综述了发酵乳制品变质的微生物学原理及控制研究的基本概况。  相似文献   
82.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乳增宁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制并对核心靶蛋白进行实验验证.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平台(TCMSP)检索乳增宁胶囊所有药物的化学成分和相关作用靶点;采用GeneCard数据库检索乳腺增生的相关靶基因;后采用Perl语言软件筛选药物与疾病共同的靶点及药物的有效成分,并将药物与疾病共同靶蛋白...  相似文献   
83.
乳腺增生症属中医的“乳癖”范围,是中青年妇女的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其发病率居乳腺疾病的首位。我院自1997年1月~1999年8月自拟“乳癖汤”配合微波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10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诊断标准: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乳癖的诊断依据,具体如下:1)多数在乳房外上象限有一扁平肿块,扪之有豆粒大小韧硬结节,可有触痛,肿块边界欠清,与周围组织可粘连;2)乳房可有肿痛,每随喜怒而消长,常在月经前加重,月经后缓解;3)本病多见…  相似文献   
84.
榄香烯乳对B16细胞株的诱导分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榄香烯乳对B16黑色素瘤细胞株是否具有诱导分化作用。通过MTT显色法测定榄香烯乳在体外对B16细胞株的IC50,腹腔给药观察榄香烯乳对体内B16细胞株皮下、肺转移结节的抑制作用.选取低于IC50的药物浓度研究榄香烯乳作用后B16细胞株超微结构和成瘤性的改变.榄香烯乳对体内外B16细胞株均有抑制作用.药物作用后,瘤细胞生长抑制,增殖减慢,接触抑制恢复,成瘤性降低,电镜观察细胞恶性度下降,出现较为成熟的黑色素颗粒.在低浓度时,榄香烯乳对B16细胞株具有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85.
用PCR技术分别从人和绵羊基因组DNA中扩增人肝细胞再生增强因子(Human 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hALR)基因和绵羊β-乳球蛋白(sheep beta-lactoglobulin,BLG)基因启动区序列,从pEGFP-C1质粒中扩增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EGFP)基因及其表达调控元件.由质粒p7zf( )构建成ALR基因乳腺特异表达、EGFP基因非组织特异性表达载体.同时体外培养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sheep fetal fibroblast cells,SFFCs),脂质体介导载体DNA转染SFFCs,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PCR检测转基因细胞,结果表明,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SFFCs中表达,转基因细胞中可扩增出BLG、ALR、EGFP基因条带.  相似文献   
86.
87.
制备光甘草定-烟酰胺纳米乳(G-N-NE)并初步评价其抗氧化效果.采用相转变乳化高压均质法制备G-N-NE,借助伪三元相图法联合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BBD-RSM)筛选获得G-N-NE最佳处方并进行验证,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率初步评价了G-N-NE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G-N-NE最佳处方为辛酸癸酸三酰甘油/肉豆蔻异丙酯/吐温80/无水乙醇/光甘草定/0.10%烟酰胺水溶液(3.97∶1.99∶18.54∶4.64∶0.10∶70.76),粒径为(88.41±0.19)nm,多分散指数PDI为(0.253±0.01),Zeta电位为(-7.79±0.12)mV,烟酰胺载药量与包封率分别为(5.42±0.04)%与(93.01±0.23)%,光甘草定的载药量与包封率分别为(6.82±0.06)%与(97.01±0.06)%,相比光甘草定-烟酰胺溶液和光甘草定纳米乳,G-N-NE对DPPH·自由基有更好的清除效果,说明G-N-NE性质稳定、包封率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88.
为评价灭活型副干酪乳杆菌L9常温酸奶润肠通便和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招募便秘受试者61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饮用普通常温酸奶和含L9的常温酸奶28d,饮用结束后分析受试者便秘相关症状、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和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与常温酸奶组相比,灭活型副干酪乳杆菌L9常温酸奶组受试者排便次数显著增加(P<0.05),排便状况和粪便性状评分极显著降低(P<0.01);粪便中丁酸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丙酸和总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并显著增加产短链脂肪酸的菌属,如Blautia、Ruminococcus_2和_hallii_group。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常温酸奶相比,灭活副干酪乳杆菌L9常温酸奶具有更好的调节肠道菌群缓解便秘的作用。本研究旨在为开发含有灭活副干酪乳杆菌L9的相关功能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9.
为使乳酸乳球菌适应玉米酒糟作为发酵生产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主要氮源,首先对培养基进行了初步优化,发现在酒糟清液中加入蔗糖、酵母膏和磷酸氢二钾明显促进了乳酸乳球菌的生长.在此基础上,使用等离子体对乳酸乳球菌进行诱变处理,利用24方孔深孔板技术可实现对高产Nisin突变菌株的选择性筛选.结果表明,诱变菌株在只有5.0%存活率时,得到的正突变菌株可达26.2%.借助摇瓶发酵实验对其生产Nisin的发酵水平进行研究,发现有1株诱变选育菌株发酵Nisin的活性高达6 520 U/mL,并且其发酵能力比诱变起始菌株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90.
2-氨基-4,5-二甲基噻吩-3-甲酸乙酯1与七乙酰基乳糖基异硫氰酸酯2在干燥的乙腈溶液中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生成七乙酰基乳糖基硫脲中间体3.后者在甲醇/甲醇钠催化条件下,同时发生环化和酯交换反应,生成水溶性良好的3-乳糖基-5,6-二甲基-4-羰基-噻吩并[2,3-d]嘧啶-2-硫醇钠4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