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7篇
丛书文集   28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66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1.
本文旨在制备迷迭香酸自微乳并研究其口服生物利用度。通过溶解度考察、配伍试验与伪三元相图绘制初步筛选配方,再以油相占比(质量比)、Km(乳化剂与助乳化剂质量比)为影响因素,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为评价指标,进行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进一步优化配方。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原料药(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自微乳,给药剂量200 mg/kg,于0.25、0.5、0.75、1、2、4、8、12 h采血,HPLC法测定迷迭香酸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自微乳配方为:MCT(中链甘油三酯)为油相、RH40为乳化剂、PEG400为助乳化剂,油相占比14.85%,Km为2.61。与原料药相比,自微乳tmax有效缩短(P<0.01),Cmax、AUC0~t、AUC0~∞升高(P<0.01),相对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至1.7倍,本研究证实迷迭香酸自微乳可有效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712.
餐饮业含油废水的处理方法——破乳技术的分析与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餐饮业含油废水的性质及处理难点,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手段,通过大量条件实验,确定了餐饮业含油废水的最佳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13.
以中国传统酸菜为原料,通过抑菌试验、生理生化鉴定与16 S rDNA测序技术筛选出一株产抑菌物质的植物乳杆菌FZU122.采用醇沉、葡聚糖凝胶色谱柱与HPLC分离、纯化并结合抑菌试验,由该菌株发酵液中获得一种高纯度抗菌物质.基于纳升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仪分析鉴定,该物质是一种由10个氨基酸组成的细菌素ARLGLPVHVV,相对分子质量为1 059.655 3,带2个正电荷,命名为Plantaricin-fzu 122.抑菌实验结果显示Plantaricin-fzu 122对大肠杆菌、鼠伤沙门氏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等食源性致病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综上所述, Plantaricin-fzu 122是一类可用于控制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且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生物防腐剂.  相似文献   
714.
为了测定具有抑菌活性植物乳杆菌产细菌素的稳定性,利用乙酸乙酯萃取得到细菌素 粗提液,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植物乳杆菌细菌素在温度、pH、酶及紫外线4种不同因素的处理下对大 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排除酸和过氧化氢的干扰后,植物乳杆菌细菌素仍具有抑菌性。 植物乳杆菌细菌素在121 ℃高温处理30 min后仍存有81%的抑菌活性;在pH 3.0~8.0内均有良好 的抑菌效果,在pH为8时仍保存69%的抑菌活性;在经由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 蛋白酶、胃蛋白酶及蛋白酶K的处理后,抑菌活性分别保留84%、98%、67%、91%、88%和98%;在经 过紫外照射2 h后,该细菌素依然保留83%的抑菌效果。说明植物乳杆菌细菌素抑菌性较稳定,食 品防腐剂可作为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715.
纳米晶的形貌对其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形貌调控一直是纳米晶合成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在文献报道中,硫化铅纳米晶(PbS NCs)的形貌调控大多依靠改变配体分子的类型或使用模板分子,制备过程较复杂,且具有随机性.实验使用β-乳球蛋白作为配体,合成了立方相的PbS NCs.通过调节β-乳球蛋白和Pb2+的混合时间,干预配体与前驱体离子的螯合时间,从而进一步影响后续的晶体生长.当预混合时间为6 h时,得到纳米棒形貌;不进行预混合时,得到纳米球形貌;预混合时间为1 h时,得到纳米花形貌.建立了一种简单易行的调控纳米晶形貌的方法,并证实了蛋白大分子作为纳米晶配体的可行性及其良好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16.
益生菌的肠道黏附是其实现长期肠道定植的关键因素。为增加外源性益生菌的肠道黏附性,对前期分离所得党参多糖(CPP-2)采用羧甲基化和巯基化两步化学修饰法,制备巯基化党参多糖(sC-CPP-2)。通过体外黏附实验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分析在添加sC-CPP-2情况下肠黏液对鼠李糖乳杆菌(LGG)的黏附效果,利用党参多糖及其修饰组分与海藻酸钠形成的复合薄膜,间接验证sC-CPP-2对LGG的黏附性,并利用流变仪和经典拉伸实验检测sC-CPP-2与肠道黏液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羧甲基党参多糖(C-CPP-2)的取代度为0.588±0.026,sC-CPP-2中巯基含量为(279.50±5.97)μmol/g,C-CPP-2经巯基化修饰后处于巯基和羧基共存状态。sC-CPP-2表面巯基可与LGG表面蛋白质上的半胱氨酸残基形成二硫键,增加LGG的肠道黏附性。sC-CPP-2与肠黏液的最大分离力为(101.82±5.78) mN,黏附总功为(120.07±6.81)μJ,二者间相互作用力增强,表观黏度变大,黏合力显著增强。sC-CPP-2能够起到连接LGG与肠黏液的中介作用,增强LGG的肠道黏附性,研究结果旨在为改善益生菌在肠道中的黏附定植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