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9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丛书文集 | 2篇 |
教育与普及 | 9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3篇 |
现状及发展 | 2篇 |
综合类 | 119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5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α-半乳糖苷酶是进行B→O血型改造的工具酶. 采用RT-PCR方法, 从中国海南Catimor咖啡豆中克隆了全长1.1 kb的α-半乳糖苷酶cDNA, 并构建了其表达载体. 电穿孔法将载体导入毕赤酵母GS115细胞, 筛选出重组(-半乳糖苷酶菌株. 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出α-半乳糖苷酶, 酶比活性从15 U/mg 提高到28.14 U/mg. 进一步鉴定了酶的生物化学性质, 其Km = 0.275, Vmax = 0.014 mmol@L-1@min-1. 据此确定了B→O血型改造的条件: pH 5.5~5.6, 每毫升红细胞使用100 U α-半乳糖苷酶, 26℃, 4 h. 经动物输血实验初步证明, 酶解反应后的通用O型血(enzymatically converted group O red blood cells, ECORBC)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2.
大肠杆菌乙酸代谢突变株的培养和外源基因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肠杆菌JL3是JM101经诱变和连续培养所选育到的乙酸耐受性突变株,JL3在复合培养基中产生的乙酸比JM101少,菌体对葡萄糖的得率(YX/S)增加,在基本培养基M中连续培养,最大菌体得率(YG)增大,维持系数(m)降低,存在外源乙酸时,JL3对葡萄糖亲和性增加,显示较强的生长优势,在含有10g/L乙酸钠的复合培养基中,JL3/pUC19的β-半乳糖苷酶比活比JM101/PUC19提高30%。 相似文献
83.
84.
采用分子伴侣协助蛋白表达的方法及乳糖自诱导的策略,实现人源FGF-21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可溶性表达.结果显示,在分子伴侣Tig的协同表达下,融合蛋白TrxA-FGF-21可溶性达到92.4%.采用乳糖自诱导策略,融合蛋白TrxA-FGF-21表达量达到17.4%左右,菌体〖WTBX〗OD〖WTBZ〗600达到12.4,可溶性TrxA-FGF-21相对产量是IPTG诱导发酵条件的5.5倍.该方法制备的重组FGF-21在C57BL/6小鼠体内具有降低血糖的生物学活性,甘油三酯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也表现极显著差异(〖WTBX〗P〖WTBZ〗<0.01). 相似文献
85.
复合酶膜生物传感器差分法检测牛乳中乳糖的含量 《山东科学》2019,32(6):43-48
采用生物传感器差分法,将半乳糖苷酶和葡萄糖氧化酶组成的复合酶以及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过氧化氢双电极上,可同时测定样品中乳糖和葡萄糖的含量。结果表明,乳糖在0.00~1.50 g/L,葡萄糖在0.00~1.00 g/L内生物传感器法测定乳糖的线性良好,稳定性好,相对标准偏差为1.49%,加标回收率为95%~105%,本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建立的复合膜生物传感器差分法可用于牛奶中乳糖的检测。 相似文献
86.
87.
牦牛及犏牛奶中乳糖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得红原、阿坝两县牦牛及红原犏牛奶中乳糖含量分别为4.35%、5.07%、5.41%,略低于其他牛奶. 相似文献
88.
PCR扩增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2个α-半乳糖苷酶基因agl2和agl3,将其分别与表达载体pY-ES2连接,电转化酿酒酵母(Saccharom yces cerevisiae)INVScl菌株.从重组菌株提取载体进行单酶切凝胶电泳检测,证实agl2和agl3分别在重组菌株AGL2和AGLs表达.以葡萄糖和棉子糖为碳源培养菌株,2株重组菌的生长速率均显著高于原始菌株,提前8h菌数达到最大,其中以AGL3的生长速率提高较为明显,重组还使菌株在液体培养基由原来的部分絮凝转变为完全游离状.2株重组菌株均不能利用蜜二糖为碳源生长. 相似文献
89.
为了开发工业用酶,在前期菌株筛选的基础上,利用Design-Expert软件,通过Plackett-Bru-man设计与响应面法(RSM)相结合的实验统计方法实现对Serratia proteamaculans sp.L 3菌株产冷β-半乳糖苷酶培养基成分的优化.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3个显著影响因子:K2HPO4,MgSO4和NaCl,应用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确定产酶的最优组合为:K2HPO40.15 g·L-1,MgSO40.50 g·L-1,NaCl 0.76 g·L-1,此时预测的最高A420为0.370 4.经过验证实验,结果表示最佳产酶培养基成分条件下,优化后降解ONPG的能力提高了1.1倍.本研究为微生物β-半乳糖苷酶的后续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
Paenibacillus sp.K1 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鲜牛奶中分离到1株产β-galactosidase的细菌,经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为类芽孢菌Paenibacillus sp. K1。提取该菌株的染色体DNA,以pUC18(lac-)为载体,构建其DNA文库;在含有X-gal的LB平板上筛选该文库,得到6个蓝色菌落;对阳性克隆中插入的DNA片段序列测定,鉴定出1个编码全长为2028bp并携带有组成型启动子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将该基因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实现了β-半乳糖苷酶高效表达,其酶活为25.06U/mL,高于原始菌株的4.55U/mL,并进一步用亲和层析将该酶进行了纯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