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13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全面优化O-W型乳化液的缓蚀防锈性能与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研究了低浓度水包油型(O-W) 乳化液的缓蚀性和防锈性与其细度及稳定性的相互关系。发现乳液的防锈性和稳定性一般难以同时达到最佳值, 微乳化液因稳定性好而不能获得良好的防锈性能; 只有稳定性适中、且含有适量HLB 值较高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组分的半透明细乳化液, 才具有最佳的防锈性能和缓蚀性能以及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2.
室内支撑剂导流能力测试能定性认识支撑剂导流能力,对现场压裂支撑剂优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支撑剂导流能力评价多依据单相(水相或油相)导流能力测试结果,评价结果对现场指导性有着一定的局限。运用FCES-1裂缝导流仪对三种疏水支撑剂的水相、油相及两相导流能力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通过对比疏水支撑剂与普通陶粒的单相导流实验结果,对各疏水支撑剂的疏水性能进行分析评价。随后,配置具有现场类比性的模拟乳化液对不同铺砂浓度条件(5 kg/m2、10kg/m2)的疏水支撑剂两相导流能力进行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闭合压力的增加,各支撑剂导流能力均逐步降低;随铺砂浓度的增加而略有增加。同时,疏水支撑剂的油相导流能力大于水相导流能力,并且由于乳化液的堵塞作用,单相导流能力均大于两相导流能力。  相似文献   
93.
在实验生态条件下,研究了0号柴油分散液(WAFs)及加入溢油分散剂后的0号柴油乳化液(dis-WAFs)对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的急性毒性作用;并研究了亚致死浓度下海胆消化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 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WAFs对马粪海胆幼胆的24,48,72和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8.2,15.5,11.5和9.5 mg/L; dis-WAFs 对马粪海胆幼胆的24,48,72和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1.7,9.1,7.4和5.1 mg/L.加入溢油分散剂后,使0号柴油分散液对马粪海胆的毒性效应变大.亚致死浓度下的dis-WAFs污染对消化腺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存在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同一剂量组随着污染时间的延长, SOD,CAT和GST的活性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的趋势,GST趋势尤其显著.受污染个体在污染解除之后, 其SOD,CAT和GST酶活性得到恢复.SOD,CAT和GST可以作为海洋环境石油烃污染监测的生物标志物,为生物损害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
冷轧乳化液中纳米铁粉的回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报道了从冷轧乳化液的磁过滤产物中回收纳米铁粉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是经过预处理、清洗除油、漂洗及低温干燥4个步骤完成的,通过试验确定了洗涤次数为3次且每次最佳清洗时间分别为128,35,35min,漂洗次数为4次等条件,回收的纳米铁粉粒度在50~100nm之间,洁净率为96.11%。  相似文献   
95.
以双流体模型为基础,通过质量守恒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的耦合,提出了液-液两相系中弥散传质的连续波模型,由该模型得到弥散传质过程阻塞和弥散传质过程弱不稳定性产生的条件,计算了液滴尺寸及其分布对乳化液极大堆砌分数的影响,解释了剧变型乳化逆变和渐变型乳化逆变现象,研究结果表明,乳化逆变是由于弥散传质过程的不稳定性而引起的悬浮体型态的改变,随液滴尺寸多分散性的增大,极大堆砌分数增大;随液滴平均尺寸的增大,多分散性对极大堆砌分数的影响减弱,当韦伯数足够大时,液滴尺寸及其分布对乳化液极大堆砌分数无影响。  相似文献   
96.
微生物絮凝剂HXCS-1处理乳化液废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圣云  林波  李昌花  孙娜 《江西科学》2006,24(2):147-149
实验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絮凝活性较高的絮凝剂产生菌HXCS-1,采用其产生的絮凝剂处理南昌市客车厂乳化液废水。絮凝实验的结果表明:絮凝菌HXCS-1所产絮凝剂对废乳化液CODC r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为87.84%。  相似文献   
97.
为了优化中空纤维膜器中乳化液膜体系OP-4/P204/液体石蜡/煤油/盐酸提取铟的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试验对OP-4浓度、P204浓度及皂化度、液体石蜡浓度、内相盐酸浓度、料液相pH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考查,优化了液膜体系配方及工艺。结果表明,P204皂化度是提取铟的主要影响因素,In3+的内相富集浓度随P204皂化度增大而显著提高;液体石蜡浓度、OP-4浓度、料液pH对提取效果也有较大影响;在2~6 mol/L浓度范围内,内相盐酸浓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不显著。在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下,用于含In3+、Fe3+、Cu2+的铟浸出液中提取铟时,经二次循环提取,In3+的提取率达到93.6%,Fe3+和Cu2+的提取率分别为26.8%和26.7%,相应的内相富集倍数分别为4.9倍,0.04倍,0.4倍。  相似文献   
98.
针对传统乳化液净化不彻底,并直接采用工作面用水的几个重大危害,该文对综采工作面液压系统的特点及整体优化性能进行研究,既对乳化液进行净化,又对配比用水进行软化等方面进行整体研究,并对其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
乳化液泵站是用来向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或高档普采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等输送高压乳化液的设备,通过分析目前井下综采工作面用乳化液泵站使用现状及存在缺陷,提出了故障的诊断和解决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0.
铜溶剂萃取O/W型乳化液的结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铜溶剂萃取体系中O/W型界面乳化液的稳定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 除静电斥力效应和固体界面膜的稳定作用之外, O/W型界面乳化液中的三维结构障碍也是其主要的稳定因素. 由于水相中Fe3 和SiO2等易水解成分的浓度均超过其水解平衡条件所要求的浓度, 它们水解形成的Fe(OH)3和SiO2胶体分散体系在连续相中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阻碍乳化液滴的聚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