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5篇
系统科学   37篇
丛书文集   59篇
教育与普及   8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66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1.
作家论的突出是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结果。历史性反思作家论则是解构主义者理论上宣布作家之死和实践中信息社会的新的创作形态所引发。古典时期,作家都被看作是话语权力的拥有者,乃是神的代言人、王权的服务者、道德之师;近古时期,则不再是政权的同仁。从一般“教导师”发展到“天才”,作家论就是天才论。十九世纪中后作家才从环境的现实产物到集体的代言工具再到话语系统的奴隶.一步步从权力神话和天才迷思的神性中泯然于众,甚至最后被隐喻性的宣布“死了”。让位给兼具自由、自主和自反等特性的符号的狂欢。  相似文献   
912.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友情的珍惜。他反对"势利交",反对"市道交",反对欺骗,更反对落井下石。司马迁崇尚知己之交,提倡帮助朋友建功立业,强调舍生取义,甘为友情奉献生命。  相似文献   
913.
庄子、惠施展开“濠梁之辩”,探寻知的可能性、根据及知的方式,隐现出不同的思维进路。庄子的探讨进路富有变奏色彩,其以“道通为一”或类的相通为起点,肯定“鱼之乐”可知,进而将惠施“知何以可能”的质疑转化为“知”的方式,最后转换为“于何知”,以“知”的空间场所作结。相对来说,惠施将“异类不比”的逻辑贯彻始终,对认知的可能性保持了悬置的态度。  相似文献   
914.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和朗加纳斯的《论崇高》对“阳刚之美”的分析从表层内容上看有相似之处 ,但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又可以看出两者本质上的不同 ,本文将试图从美产生的一般规律和东西方传统文化差异两方面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915.
督促程序是为解决债务纠纷而设计的一种非诉程序,曾经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最近几年,其适用效果却日渐衰微,几乎处于被闲置的状态。本文着重从受案范围和条件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检讨。  相似文献   
916.
《杜子春》是芥川龙之介的经典童话之一。他以神话传说为题材,反映母子之爱伟大的深刻主题。他通过对地狱、猛虎等的描写,表现了他对野性之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917.
从张炎《词源》论姜夔词“不惟清空,又且骚雅”,后人多以“清空骚雅”说姜夔词。然“清空骚雅”究竟是何义。则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其“清空骚雅”可用九个字概括,那就是:意之清、境之空、风之雅。  相似文献   
918.
本文考察了近代以来关于时间“箭头”的认识过程;特别结合现代自然科学的进展,对“时间之箭”的再发现作了论述,阐明了热力学、宇宙学与心理学时间“箭头”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19.
刘勰论宋齐文学,于泛泛的称扬后面,实际作出了否定性的评价,这在有关宋齐文学的论争中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事例。针对宋齐以来文风的讹变,刘勰提出“矫讹翻浅,还宗经诰”以及“斟酌乎质文之间,而概括乎雅俗之际”的指导方针,一方面是基于其“原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的文学观,同时也包含了他对文学古今之变的规律性的理解。刘勰的这一探讨不仅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也不乏指导创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20.
北宋大文豪苏轼一生屡遭贬谪,沉浮宦海,但他不卑不亢,履险如夷,其诗文超逸旷达,质文双美;其政治品质和自由精神使他的人生具有了深厚的道德力量和精神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