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3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04篇
系统科学   19篇
丛书文集   130篇
教育与普及   37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6篇
现状及发展   17篇
综合类   447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318篇
  2011年   398篇
  2010年   344篇
  2009年   366篇
  2008年   463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分形理论,针对爆破地震信号的传播规律和特征,建立了其分形盒维数模型,应用这一模型计算出在岩石场地进行深孔爆破试验时所采集的爆破地震信号的分形盒维数值D。通过分析所得的分形盒维数值D的数理意义及其与场地介质的关系,研究爆破地震信号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爆破震动信号的分形盒数值D可作为描述爆破地震信号一个新的重要参数,该参量能够反映爆破地震波传递介质岩体性质的系统信息。  相似文献   
992.
刘宁  陈棋福  钮凤林  陈颙 《科学通报》2007,52(11):1312-1316
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侧海域发生的Mw9.3级地震, 是现代数字地震和GPS观测台网布设以来记录到的最大地震. 高质量的地震和形变测量资料, 为准确估计引发巨大海啸的地震破裂特征提供了难得的可相互验证的资料. 利用中国国家数字地震台网(CNDSN)记录到的初至压缩波反演这次地震破裂过程, 并通过对方法的改进, 克服了CNDSN稀疏的台站分布带来的影响. 所获得的地震破裂过程与全球和区域地震台网及大地测量得到的结果较为一致, 即这次地震起始于苏门达腊西北海岸并以(2.7±0.2) km/s的破裂速度向北北西方向单侧破裂, 破裂持续时间达420 s或更长, 破裂沿着安达曼海槽延伸1200~1300 km, 并且出现两次强能量脉冲.  相似文献   
993.
在2008汶川地震中出现了大量砾性土的液化现象.为研究砾性土的地震液化特征,以汶川地震中获取的砾性土液化实测数据作为样本,选用地震烈度、地震峰值加速度、砂砾层深度、地下水位、有效上覆应力、剪切波速共6个诱发因素作为砾性土液化的评价指标,通过大量数据训练和参数分析建立了基于多层感知(MLP)和径向基函数(RBF)两种神经...  相似文献   
994.
讨论了斜拉桥的地震动力分析方法,包括三维斜拉桥线性地震分析的多点激励地震输入问题。对两典型跨径斜拉桥进行了一致激励和多点激励情况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多点激励对于长大跨径斜拉桥地震响应有很大影响,在进行地震响应分析必须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995.
以主跨为85 m的无推力靠背式下承拱桥为研究对象,旨在供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采用消能减震技术进行抗震设计提供参考.在分析动力特性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强度纵桥向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分析;然后采用消能减震技术在不同部位设置阻尼支撑,并进行相应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确定阻尼支撑的合理设置形式,比较阻尼支撑设置前后的位移、加速度响应时程,探讨阻尼支撑对钢管混凝土拱桥减震效果.研究成果表明,在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拱圈与桥面主梁间设置与桥面系成约45°的阻尼支撑有较好的减震效果,能降低位移响应峰值约30%,同时能够降低结构的内力(尤其是弯矩).故可通过消能技术使钢管混凝土拱桥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有效控制位移和内力,并使内力分布均匀化,降低拱圈失稳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6.
以不同类型微地震监测事件在波形相似性上的差异为基础, 结合发生位置、走时规律和偏振方向等方面的特征, 提出一种基于波形聚类分析的微地震监测事件类型判别方法。首先使用常规的微地震事件识别算法, 快速地得到待分类的疑似事件; 然后进行波形聚类分析, 结合事件的属性特征, 实现对不同类型微地震事件及噪声事件的分类和判别。分类结果可用于波形模板匹配, 识别同类的低信噪比微地震事件; 还可将所有同类事件作为一个整体, 采用全局优化手段提高初至拾取的精度。  相似文献   
997.
有关震积岩一词的去留,文章尝试从术语本身的含义和大家已经接受的含义出发,结合青藏高原东缘湖沼地震学研究进展,对震积岩的相关质疑提出了最新的解释。对比分析震积岩和地震岩,认为这两个术语虽接近,但含义存在明显的不同。震积岩是一个意义明确并广为大家接受的术语。  相似文献   
998.
为了较为精确的预测赵楼煤矿八、十采区3煤层厚度变化及薄煤带范围。结合钻孔钻探和测井成果,以三维地震常规时间剖面为基础,综合运用了属性分析、波阻抗反演二种方法。结果表明了3煤号煤层厚度在0.5~9m之间,大部分在4~8m之间。最厚处位于勘探区中部,约9m;在勘探区内解释了9处薄煤区,总面积94 183m~2。  相似文献   
999.
为了研究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振动控制问题,基于驱动器饱和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技术的静态输出反馈H_2/H_∞控制方法。采用提出的控制策略对一个8层剪切型结构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并与传统LQR控制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抑制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平均控制率要优于LQR方法,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输出反馈在技术上更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000.
以2018年9月28日印尼Ms 7.4地震为背景, 利用张衡一号电磁卫星观测的ULF磁场X, Y和Z三分量数据, 采用滑动四分位(IQR)算法、滑动主成分分析算法(PCA)和短时傅里叶变换算法(STFT), 对震中范围的时空电磁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3 种算法都能有效地提取到震前异常。1) X,Y和Z分量均值震前7天开始出现异常, 随着发震时间临近, Y和Z分量的异常程度逐渐增加, 震前2天达到峰值, Y分量最大异常达到0.7 nT, 震后异常慢慢消失; 2) 震前5天主成分出现异常, 第一主成分占比急剧下降, 下降幅度超过15%, 第二、第三主成分占比急剧上升, 异常持续3天; 3) 震前9天, 13和25 Hz功率谱密度占比同时出现大幅异常, 13 Hz占比上升35%, 25 Hz占比下降超过40%, 13 Hz占比出现正异常, 最大正异常达到0.1, 25 Hz占比出现负异常, 最大负异常达到?0.15, 震后异常消失。结合同时段的太阳地磁活动情况, 认为上述电磁异常可以作为印尼地震的前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