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33篇 |
免费 | 50篇 |
国内免费 | 127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49篇 |
丛书文集 | 101篇 |
教育与普及 | 68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2篇 |
现状及发展 | 25篇 |
综合类 | 26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54篇 |
2021年 | 67篇 |
2020年 | 54篇 |
2019年 | 52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51篇 |
2016年 | 53篇 |
2015年 | 83篇 |
2014年 | 110篇 |
2013年 | 122篇 |
2012年 | 138篇 |
2011年 | 130篇 |
2010年 | 129篇 |
2009年 | 151篇 |
2008年 | 139篇 |
2007年 | 123篇 |
2006年 | 132篇 |
2005年 | 110篇 |
2004年 | 103篇 |
2003年 | 119篇 |
2002年 | 98篇 |
2001年 | 115篇 |
2000年 | 80篇 |
1999年 | 65篇 |
1998年 | 59篇 |
1997年 | 75篇 |
1996年 | 58篇 |
1995年 | 51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50篇 |
1990年 | 36篇 |
1989年 | 45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采用THERMECMASTOR-Z热模拟试验机,对37Mn5钢进行热模拟实验,研究材料的变形温度、变形程度和变形速率各因素对峰值应变的影响,确定37Mn5钢的临界应变数学模型,用计算机对该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拟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2.
143.
为了研究高压脉冲对岩混材料目标的击穿规律,该文通过计算机仿真软件模拟高压脉冲对岩混材料块的作用过程,研究电子束运动轨迹及其能量密度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趋于临界击穿条件下,电极端自由电子的倍增效应越发显著,输入端发生雪崩击穿并表现出电子束呈现边界收窄的趋势,同时电极尖端能量密度分布趋于聚焦,与实验所测输出电流峰值越高,波形脉宽越窄的现象一致。该研究可为高效破碎岩混材料相关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4.
该文基于爆轰理论,应用薄板塑性动力响应波动解及动态断裂准则,从理论上推导了薄钢板在爆炸冲击作用下产生初始环向裂纹即发生临界破坏时的装药量,给出板的临界位移理论表达式.算例、实验及仿真结果基本吻合,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解决接触爆炸载荷作用下薄板的临界破坏问题. 相似文献
145.
自励建压是并励直流发电机工作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对发电机的最大励磁电阻和最低转速都 有所限制。通过作图的方法,对并励直流发电机自励建压过程中的临界电阻和临界转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并通过实例介绍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6.
为深入了解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性质,对其在使用和处理过程中的行为加以控制,在298K恒温下,用Na^+选择性电极法测量了不同浓度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的电动势(EMF),求出了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及反离子结合度,进而获得了反离子与胶束结合的经验平衡常数Kass,实验数据表明,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Kass降低,反离子与胶束表面的结合逐渐弱化,在289~328K测量了SDS溶液的电导率随浓度的变化,求出了不同温度下的Cmc值,发现随温度的变化Cmc曲线存在一个最低点.由Cmc与温度T的关系,计算了胶束化热力学参数△micG^0、△micH^0和△micS^0.结果表明,△micG^0在整个实验范围内均为负值,胶束化过程可以自发进行;△micH^0的值相对于T△micS^0小很多,胶束化过程为熵驱动过程.以上特征参数的确定,可为研究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各种应用以及处理技术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7.
以系统净功、系统效率及系统平均电力生产成本为性能评价指标,首先基于性能寻优原则,对满足夹点温差要求的跨临界ORC(organic Rankine cycle)中膨胀机进口温度和压力进行分析和确定,然后基于固定的烟气出口温度,对不同烟气进口温度下以R601为工质的亚临界有机朗肯循环(亚临界ORC)和以R134a为工质的跨临界有机朗肯循环(跨临界ORC)的热经济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跨临界ORC蒸发器夹点温差位于工质进出口之间时,满足夹点温差要求的膨胀机进口压力越小越好;当跨临界ORC蒸发器夹点温差位于工质出口处时,存在最佳膨胀机进口压力.无论对亚临界ORC还是跨临界ORC,随着热源温度的升高,系统净输出功均升高,系统平均电力生产成本均降低;对于亚临界ORC,系统效率随热源温度的升高单调增加,而对于跨临界ORC,系统效率随热源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或保持不变).此外,对于系统净功及系统效率,存在一个热源温度区间,使跨临界ORC优于亚临界ORC,并且随着夹点温差的增大,该热源温度区间扩大;对于系统平均电力生产成本,亚临界ORC始终优于跨临界ORC. 相似文献
148.
成功合成了一种以苯丙氨酸为极性头基的新的Bola型表面活性剂——1,12-二苯丙氨酸十二烷(DADPhe),并依次用表面张力法、电导率法和芘荧光探针法测定了1,12-二苯丙氨酸十二烷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测定结果分别为0.04 mmol·L-1、0.03 mmol·L-1和0.029 8mmol·L-1。实验结果表明,此3种方法的测定值略有不同,其中电导率法和芘荧光探针法的数值相近,而表面张力法所得数值与其他2种方法有微小差异,推测与环境因素有关。进一步分析比较3种实验结果的差异性发现,芘荧光探针法测定的结果更为准确适宜。 相似文献
149.
城市高架路下匝道地面联接段最小长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下匝道地面联结段的系统通行能力,提出了一种计算联结段长度的方法.给出了地面联结段的基本定义及假设,分析了地面联结段构造特性及交通流特性.采用临界安全间隙理论、概率论及运动学方法,综合考虑车辆驶离匝道后汇入地面道路、完成交织运行和顺利驶入下游交叉口左转车道的运行过程,从系统的角度构建下匝道地面联结段的最小长度模型.对于新建道路,根据模型计算可确定联结段的最小长度;对于现有道路,将实测值与模型计算值进行比较,可分析地面联结段产生拥堵原因,便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最后结合实测调查数据,通过与CORSIM仿真模型的输出值进行比较,对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