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9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21篇
系统科学   48篇
丛书文集   97篇
教育与普及   7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现状及发展   24篇
综合类   259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通过建立连铸板坯凝固过程的传热模型和采用实测温度数据进行检验,获得了铸坯温度及坯壳厚度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凝固过程的应变分析模型,得到了实际工况条件下坯壳所受的拉应变.结果表明,在正常工况下,连铸坯凝固前沿所受的应变很小,铸坯不会产生内部裂纹;当导辊开口度的偏差大于2mm时,其引起的应变大于鼓肚应变,且凝固前沿所受的应变大于临界应变,内部裂纹发生的可能性很大.支撑辊对中精度是产生内部裂纹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2.
多孔介质突破特性的薄层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化多孔介质突破行为的机理研究,对引起多孔介质突破特性尺度效应讨论的实验数据,结合实验原理重新作了分析。所谓的多孔介质突破特性的"尺度效应"应是边壁效应的反映。由于堆积状况的随机性,给定颗粒介质的突破压强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不确定性。实验观察到的突破压强波动范围最高可达±12%。边壁效应的存在和突破压强的不确定性,使得以实验方法量化尺度效应是不可行的。实验分析表明:湿饱和颗粒介质的突破特性只是一种薄层行为,与实验介质厚度无关。  相似文献   
93.
Hopotaeb于1992年提出用三项式方程代替二项式方程,以便能更精确地确定渗流阻力系数和临界产量这一新的重要参数,从而更合理的确定油气井的工作制度.在此基础上,对三项式方程进行了数学推导,并提出了用三项式方程确定油气井产能的计算分析方法,实例研究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4.
叠层板型燃料堆芯元件模型的临界流速与失稳挠曲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一个叠层板型堆芯元件实验模型的临界流速进行了理论及数值分析,将该结构视为多层平行梁与整体单梁的对接问题.根据梁的挠曲线方程及对接处的连续性条件和平衡条件,建立了临界流速和失稳挠曲线方程系数的特征方程,并采用隐式迭代法对其进行数值求解.  相似文献   
95.
水平井钻井、砾石充填及冲砂等作业都涉及到固液两相流动的固体颗粒起动问题。液流作用下颗粒的起动与其在床面上的沉没位置有关,沉没位置的随机性导致颗粒起动的随机性。引入颗粒无因次沉没度随机变量,将其概率密度视为均匀分布,考虑颗粒重力、水流推力、上举力、水柱静压力和粒间粘结力以及各力臂与沉没度的关系,通过力矩平衡分析,建立了考虑颗粒起动随机性的临界流速公式。结合无因次沉没度的概率分布函数,在临界流速与颗粒起动标准之间建立了定量关系,为一定颗粒起动标准下的临界流速计算提供了实用公式。用得出的公式进行了实例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已有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在0.001~10mm粒径范围内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6.
为了丰富三维混沌系统的定性与分支理论,以具有三重零奇异平衡点的二次截断规范型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此系统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平衡点的存在性及其附近的稳定性与分支问题。使用数学分析的方法讨论了在不同参数条件下,平衡点所对应的特征方程实根的存在性,从而得到平衡点处丰富的局部流形情况,引出系统可能会产生的分支情形。利用卡尔丹诺公式仔细分析了平衡点为鞍焦点的参数条件,分析了产生一维Hopf分支的参数条件,通过计算得到超临界Hopf分支与亚临界Hopf分支的前提条件,结果表明系统具有丰富的稳定性与分支情况,可为以后证明产生连接鞍焦点的同宿环或异宿环的存在性和产生Silnikov型混沌证明提供理论前提。研究方法可推广到对其他高维非线性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7.
对蜂窝式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催化剂磨蚀行为进行了研究,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侵蚀速率的经验表达式,提出了反应器内催化剂侵蚀速率及催化剂侵蚀承受系数β。其次,对催化剂磨蚀模型进行了研究,结合实践导出了催化剂综合磨蚀系数值及不同孔数催化剂的临界侵蚀速率。最后,分析了飞灰对催化剂磨蚀的影响及在飞灰作用下催化剂的壁厚减薄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孔数的催化剂其承受烟气侵蚀的能力不同,孔数越少的催化剂侵蚀承受系数β值越大,反之越小;不同孔数的催化剂其综合磨蚀系数a_H不同,18孔、20孔催化剂其综合磨蚀系数a_H较其它催化剂低,但是其临界侵蚀速率EC/λ较其它催化剂高;飞灰中粗颗粒飞灰、不合理的飞灰级配、飞灰中Al_2O_3及SiO_2的含量、飞灰的入射角及在反应器内的灰场分布等是导致催化剂飞灰磨蚀的重要因素,当飞灰中Al_2O_3及SiO_2的含量超过80%、飞灰的入射角偏差超过±10°时,催化剂的磨蚀速率明显增加;当灰场分布偏差大于20%时,催化剂局部磨蚀速率明显增加,飞灰覆盖堵塞催化剂风险加大;通过飞灰作用下催化剂壁厚减薄的规律分析,总结提出了催化剂的磨蚀主要是烟气的入口效应引起,通过增加催化剂硬化段长度及提高硬化段硬化效果可以有效缓解催化剂磨蚀。  相似文献   
98.
将人工智能领域里的目标检测方法应用到城市内涝监测中.首先,选取YOLOv5(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 5)算法用于城市洪水参照物模型的训练;其次,根据监控设备所拍摄的洪水期与非洪水期参照物的高度差来计算道路的内涝深度信息;最后,通过一个水池实验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将人工计算数据与YOLOv5自动监测数据作对比,实验结果显示RMSE值为0.007 m, MAPE值为2.738%.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监测城市内涝水深状况,具有检测速度快、准确性高、成本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99.
水岩耦合作用下的坝肩岩石强度参数弱化效应对高拱坝枢纽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针对坝肩裂隙大理岩抗剪强度参数的水压弱化效应,首先,采用岩石力学测试系统,开展了不同渗透水压作用下裂隙岩石三轴压缩试验;其次,结合岩石应力应变曲线分析了渗透水压对裂隙岩石抗压强度、黏聚力和摩擦系数的影响;最后,基于有效应力原理,分析获得岩石的弱化临界水压力,进而研究了考虑渗透水压的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结果表明:渗透水压对裂隙大理岩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其对黏聚力的弱化效应,黏聚力弱化率随渗透水压增大会大幅度增加,最大弱化率接近100%,黏聚力弱化率为0时的水压力为弱化临界水压力。弱化临界水压力作为渗透水压对岩石强度和黏聚力弱化的界限值,可用于界定渗透水压对裂隙岩石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基于渗透水压对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构建了考虑水压弱化效应的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并进行试验数据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实现水岩耦合作用下岩石破裂全过程的演变规律计算。研究成果对裂隙岩石弱化效应与高拱坝坝肩的稳定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0.
运用Liapunov方法研究了一类二维临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该二维临界非线性控制系统绝对稳定性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