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21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6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01.
采用不同煅烧温度、保温时间的各种热激活工艺参数对所选的煤矸石试样进行热激活处理 .将处理样粉磨后以一定质量比例掺入水泥中制成煤矸石硅酸盐水泥 ,测其各龄期胶砂强度值 .综合考虑强度和煤矸石粉磨能耗 ,采用模糊决策模型 ,遴选出该煤矸石最佳的热激活工艺参数 .  相似文献   
202.
针对引进的双进双出钢球磨直吹式制粉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重新设计了连锁、保护、顺控以及自动调节等各个环节的控制策略,并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203.
在将数控车削加工和SN弹性砂轮抛磨技术溶于一体的实际应用中,通过减小数控车床的脉冲当量(即步进位移精度),弥补了数控车床位移精度较低的缺陷;通过特殊的循环程序结构设计,解决了SN弹性砂轮抛磨时不定次数的无进给量或微进给量的补磨磨削,保证了零件的加工精度.数控车床实例改造证明:数控车削加工附加 SN弹性砂轮,扩展了数控加工的应用范围和功能.  相似文献   
204.
提出了一种利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对水泥厂的磨机进行优化控制的系统设计,并详细地介绍了该系统的液体变阻器综合保护控制系统和磨机动静压轴承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205.
通过对离心磨矿机介质运动的观察、分析,得出了介质运动的力学模型.根据离心磨矿机的工作理论,讨论了滚筒运动及介质的工作方式,对滚筒内合理装球量进行计算,并通过试验加以验证,认为只有针对不同物料合理地选择不同装球量,才能获得较好的破碎效果.图4,表1,参7.  相似文献   
206.
聚氨酯微孔抛光衬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的抛光衬垫,是一种微孔弹—塑性聚氨酯泡沫制品,在其结构中含有固体的磨料或抛光剂,用快速三步法制备,在机床加工成为图片。 这类抛光村片,成功地用于精密光学镜片和眼镜片的抛光,亦用于合金和其它材料的抛光和精加工。 聚氨酯基体材料和其它聚合物互穿网络,能提高衬片的承载性能。  相似文献   
207.
运用构造岩石地层学研究方法,分析探讨了北淮阳构造带前中生代构造地层单元组成及其可能的形成环境。研究表明:北淮阳带主体发育两套前中生代岩石地层单元,即震旦-泥盆纪裂陷-洋盆阶段火山-碎屑岩组成的类复理石地层单元,石炭-二叠纪残余洋盆阶段含煤碎屑岩组成的类磨拉石地层单元;前主要包括角闪岩相-绿片岩相变质的卢镇关群-佛子岭群及其相当层系,原岩建造主体代表了震旦-泥盆纪秦岭-大别洋盆近邻北淮阳俯冲带前缘的类复理石沉积环境;后指低绿片岩相轻微变质的梅山群和杨山群及其相当层系,原岩建造主体代表了石炭-二叠纪秦岭-大别残余洋盆东延至北淮阳区带的滨浅海相类磨拉石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208.
微细磨削技术能够实现硬脆材料复杂结构微小零件的高精高效低成本加工.通过深入分析微细磨削机理,考虑刃角圆弧半径的影响,建立了圆锥、球形、三棱锥、四棱锥等4种单颗磨粒切削力模型;采用VHX-1000超景深光学显微镜对Φ0.5mm、#600微磨棒表面磨粒形状进行观测分析并统计,建立了基于单一磨粒模型和基于综合磨粒模型的微细磨削力模型;在ZCuZn38上进行微细磨削试验,对比研究了微细磨削力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并基于理论模型讨论了微细磨削力随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单一磨粒模型微细磨削力与综合磨粒模型微细磨削力均能预测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微细磨削力,但综合模型微细磨削力的误差最小;不同磨粒模型计算得出的法向磨削力较为一致,但切向磨削力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09.
为阐明地铁直线轨道上的异常波磨现象,从轮轨滚动接触层面研究钢轨波磨特性。首先,调研实测线路波磨特征,并建立三维轮轨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然后,分析轮轨黏滑特性以及轮轨接触和钢轨磨耗特征,以期从微观瞬态角度解释钢轨波磨的演化过程;最后,结合系统稳定性分析,从宏观上表征钢轨波磨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波磨工况下,轮轨接触未出现黏滑过程,因而钢轨波磨不会形成;在波磨工况下,轮轨接触出现了轻微的黏滑运动,进而促使初始波磨继续发展。对于轨面接触区域中的固定节点,其所在断面的应力和应变最大值会随着车轮运行逐渐从次表面转移至表面,由于断面损伤易发位置与应力和应变最大值密切相关,因此,损伤易发位置也会在次表面首先形成并逐渐转移至表面,这从微观角度说明波磨断面波峰/波谷的形成是一个由下而上的损伤累积过程;在车轮单次运行后,波磨区域发生了明显的不均匀相对滑移,进一步说明初始波磨仍处在发展过程中;轮轨系统不稳定振型对应频率与实测波磨通过频率相近,表明初始波磨将随着车轮运行逐渐加剧。  相似文献   
210.
针对地铁线路上普遍存在的波磨问题,依据实际运营情况,建立了车辆-轨道刚柔耦合数值模型,借助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分析了直线和曲线轨道上的轮轨黏滑特性,并利用黏着系数总体离散率衡量了钢轨波磨的发生趋势,同时分析了黏滑振动的相位同步条件.结果表明:当不考虑轨面不平顺时,直线轨道轮轨界面具有发生横向黏滑振动的趋势,但振动强度相对较小;当存在短波不平顺时,直线轨道轮轨界面具有发生纵向黏滑振动的趋势,且振动强度相对较大;当存在长波不平顺时,直线轨道轮轨界面具有发生横向黏滑振动的趋势,但振动强度相对较小.对于直线无不平顺或存在长波不平顺情况,出现波磨或波磨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与轮轨横向黏着系数达到饱和有关;而对于直线短波不平顺情况,波磨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则与轮轨纵向黏着系数达到饱和有关.曲线轨道上内外侧轮轨均具有发生黏滑振动的趋势,且短波不平顺的存在会加剧黏滑振动强度.内侧轮轨界面纵横向黏着系数总体离散率大于外侧对应值,表明内轨更容易发生强度较大的黏滑振动,从而促使内轨波磨形成和发展.轨面固定缺陷会导致相同位置处产生同相位的钢轨磨耗,赋予同相位的周期黏滑振动,并沿着钢轨纵向发展,最终形成钢轨波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