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52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牟宗三(1909-1995),字离中,出生于山东栖霞,1933年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曾执教于华西大学、重庆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浙江大学.1949年,他渡海至台湾,任教于台湾师大与东海大学.1960年离台赴香港大学讲学,后转到中文大学新亚书院,1974年退休,但仍在港台两地讲学,后病逝于台北.  相似文献   
152.
窦小敏 《科技信息》2009,(29):I0354-I0354,I0375
城市景观艺术是城市中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和富有较强表现力、代表城市风貌的景物或城市环境景观的艺术设计。是融建筑、绘画、雕刻、设计艺术、风景园林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禅与艺术是一个跨学科的论题。禅宗思想是中国艺术的一大精神支柱.同样这种文化在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中也有体现。它“极简”的文化特点与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中的几何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中的几何形态,以实践为契机,通过城市景观艺术设计的研究,以几何形态、城市景观设计理论为基础,运用整体、地区、文化等观念来认识、研究城市景观中的几何形态。一方面强调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中的整体性、动态性:另一方面强调其层次性.同时通过禅宗文化和艺术流派。对几何形态进行深入的阐述。无锡城市景观的特色,首先表现在诗情画意的自然式园林,江南园林摄取自然美的精华.融入人文诗画的审美情趣,它是传统建筑艺术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其次是禅、道文化对文人园林造园艺术的影响,在于简中求异,景点巧用文字而起画龙点睛之妙。再次是当代景观艺术与传统景观艺术合璧,使两种文化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53.
宋倩  阎琦 《科技信息》2007,(5):134-134
本文从中西思维特点的角度思考和分析了奈达的动态对等原则和中国译论的忠实标准为代表的中西翻译理论的异同。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这方面研究的兴趣,从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4.
从"改写"角度研究严复《天演论》的翻译,认为严复的"会通"思想和当时主流诗学影响其翻译的整个过程,以期更好地认识严复"做"出来的《天演论》。  相似文献   
155.
黑格尔的悲剧观是一种有目的的宿命论。车尔尼雪夫斯基批判了黑格尔悲剧观的这种宿命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黑格尔的分歧在某种程度上和中西悲剧的差异一致。黑格尔对东方悲剧观的批判不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156.
在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常常会遇见许多背景知识方面的问题,换句话说,中西文化差异在某种程度上是影响学生领会理解、掌握和运用外语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知识和文化因素的总结和探讨,论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以及文化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7.
民国时期,张元济、陆费逵等人利用新兴的出版技术,辑印大型古典丛书,有效地保存和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而现当代王云五等人编印了文白并行体例的《学生国学丛书》。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沿用此例,寓古典文化的传承于普及之中。近代以降,西方人编撰出版了多套古典语言体例和古今双语体例的大型古典学丛书,如果说前者与文言体例的《四部丛刊》等颇相类似的话,那么后者就与文白并行式的《学生国学丛书》等也颇有共性。为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该重视对古典著作的系统性的互相译介。  相似文献   
158.
汉语与西方文字的差异,即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与拼音文字的差异。这种差异的根子,在于由对待判断系词“是”而导致的两种不同的思想制度。透过西方文字的“being”,可以追溯到亚里七多德形而上学的“本体”和附属于本体的属性或形式的学说。化为形式逻辑,则是以同一律为基础的三大逻辑规则。Being不但是哲学与逻辑统一的基础,也是宗教、科学的基础,又是以主体一客体或文化一自然为代表的各种范畴一一对立的基础,总之,being标志着一种“垂直的逻辑”思维模式。汉语中的“是”从传统使用中就没有严格的形式逻辑意义上的系词效果,而是一种横向的类比思维,也就是把不一样的事物说成是一样的。在传统上称之为“兴”,即所谓“象征”。在效果上,汉语思维传统属于一种“横向的逻辑”思维传统,它模糊西方意义上的学科界限。  相似文献   
159.
单玉荣 《科技信息》2011,(8):260-260
随着科学技术飞的迅猛发展,声乐艺术的体裁形式和演唱方法得了极大的拓进,美声唱法也越来越多地被国人所接受和欣赏。回顾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播、发展的历程,研究中西唱法在我国的发展趋向,探索其在中国更为理想的发展道路,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学术课题。  相似文献   
160.
利玛窦是沟通中西方数学文化的第一人,他对中西数学文化融合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不仅是一位传教士,而且是一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他在韶关传教六年,向瞿太素等国人系统地传播了西方的初等数学、欧氏几何和”非欧几何”等数学知识,井与瞿太素一起尝试翻译了西方数学巨著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一卷,使韶关成为西方数学系统传入中国大陆最早的地方。他所传播的西方数学精华使沉睡多年的中国传统数学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使明末清初的中国传统数学在经过了两百多年的相互融合之后,逐步走上了现代数学萌芽与发展的道路,也使韶关成为中国现代数学发展史上可以追根溯源的地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