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8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教育与普及   37篇
理论与方法论   36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89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 毫秒
991.
2022年5月22日,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的红外相机记录到1只食蟹獴捕食中华蟾蜍一例,该獴进食后出现倒地、侧卧和仰卧等痉挛动作,经过查看红外相机记录的267次行为并进行比对,认为该獴出现痉挛动作与取食中华蟾蜍的相关显著,符合一些哺乳动物的蟾蜍中毒症状。经查阅相关文献,有獴属动物捕食其他种类蟾蜍的记录。经分析认为,食蟹獴能够捕食中华蟾蜍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食蟹獴把蟾蜍按在地面上翻滚摩擦,擦除了一些体表受刺激时分泌的毒性浆液;二是避开了含毒量高的头部和背部的皮肤,仅吃肌肉和内脏。  相似文献   
992.
由安徽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安徽省科学教育研究会主办,《少儿科技》编辑部、安徽省新安画院承办的"崇尚科学爱我中华"第15届全国少儿书画大赛暨青少年发明创新大赛,已于2021年11月30日结束征稿,获奖名单现公布如下.  相似文献   
993.
AMF与根瘤菌对间作大豆光合与呼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接种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简写为A)和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简写为R)对金橘Fortunella margarita(Lour.) Swingle(简写为F)/大豆Glycine max(简写为S)间作系统中大豆植株生长的影响,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分析间作系统中各处理大豆的光合与呼吸代谢及植株生长发育状况。结果表明:1)所有间作处理的大豆根系菌根侵染强度ηm和根系泡囊强度ηV均比相应的单作处理低,各相对应处理间ηm差异均显著,ηV差异均不显著(除间作双接种处理较单作双接种处理ηV显著增加外)。与相应的S或F+S对照相比,所有单接种A或单接种R处理分别表现出显著或不显著的促进效应,而双接种处理的增加效应最大且差异显著。2)间作F+S处理的大豆根瘤数量和干质量均比相应的单作S处理低,但分别单接种A或R处理后,均呈增加趋势;单作系统和间作系统中,双接种A+R处理的促进效果最显著。3)间作系统中,F+S处理的大豆叶片叶绿素含...  相似文献   
994.
以集群生活的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为实验对象,利用该鱼具有倾向加入较大群体的行为习性,采用自行设计的鱼类行为观测装置,通过改变仪器两端的刺激鱼群(Stimulus shoal)的数量大小,进行选择实验(Binary choice test)。实验结果发现,当以单尾目标(Focalfish)为选择主体时,实验鱼对12∶6和12∶7鱼群的选择正确率在60%以上,即偏向于较大鱼群;而对12∶8,12∶9,12∶10,12∶11和12∶12鱼群的选择不再具有偏向性;当以两尾目标鱼为选择主体时,实验鱼还能对12∶8和12∶9鱼群进行正确选择。以上结果表明:中华倒刺鲃幼鱼具备数值辨别能力,单尾鱼的辨别阈值在3∶2附近(即12∶8);双尾鱼的辨别阈值可达4∶3以上,表明合作有利于提高中华倒刺鲃幼鱼的数值敏锐性,其中机制可能与“错误稀释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考察周期性变温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幼鱼生长和热耐受的影响。【方法】将实验鱼随机分为恒温组(驯养水体温度恒定为22 ℃)和周期组(驯养水体温度在24 h内依次进行18,22,26,18 ℃的周期性变化)进行40 d的温度驯化,然后对它们的生长性能、热耐受参数、标准代谢率(Standard metabolic rate,SMR)和自发运动水平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温度驯化结束后,周期组实验鱼的体质量、日摄食量、摄食率、临界高温和致死高温与恒温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提升(p<0.05);两组实验鱼的体长、临界低温、致死低温、SMR、运动时间比和平均速度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结论】经历周期性变温驯化后中华倒刺鲃幼鱼生长更快可能与摄食量更高有关,而热耐受能力的提升可能与实验鱼频繁经历温度变动因而体内热应激蛋白表达等维持在较高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