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8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教育与普及   37篇
理论与方法论   36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89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21.
运用模糊数学二阶综合评判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从速度耐力素质、力量素质、灵敏柔韧素质和弹跳力素质4个方面对中华台北22名男排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进行评价,根据所得评定指数向量的大小,对他们身体素质进行排序,其中X2,X8,X6是身体素质最优秀的3名运动员,X20是身体素质最差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722.
采用单一饲料的玉米、麦麸、米糠以及由它们配制成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3.5%、15.1%和16.5%的3种配合饲料共6种饲料搭配投喂模式,研究其对养殖中华真地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真地鳖分别摄食3种配合饲料后的生长速度均比3种单一饲料的要快,其中以投喂粗蛋白质含量为15.1%组的生长速度最快;分别投喂3种单一饲料的中华真地鳖,除玉米组外的其余2个组的饲料成本均明显低于3种配合饲料各组,并且以投喂麦麸组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最显著。  相似文献   
723.
中华大蟾蜍脾脏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中华大蟾蜍脾脏的显微与超微结构和某些组织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其脾脏的实质已出现白髓和红髓的分化,但两者界限不甚清楚。白髓的网状细胞支架较疏松,网眼中分布着密集的淋巴细胞等。  相似文献   
724.
中华补血草和中亚滨藜叶片中盐激蛋白和dehydrin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二相电泳方法,分析中华补血草Limoniumsinensius(Girard.)O.Kuthze.和中亚滨藜AtriplexcentralasiaticaIljin这二种典型泌盐植物叶片中的蛋白组成变化,发现盐胁迫时,二种植物叶片中均有少量的盐激蛋白出现,其中中亚滨藜叶片中的蛋白质组成变化大一些。运用Western-blot方法对这二种盐生植物叶片中的dehydrin蛋白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无  相似文献   
725.
探究种类和饥饿对不同生境和集群特征鱼类的群体觅食行为的影响。选取群体互动特征不同、生境和食物资源状况迥异的鲤科(Cyprinidae)鱼类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和慈鲷科(Cichlidae)鱼类斑马拟丽鱼(Pseudotropheus zebra)(后简称慈鲷)幼鱼作为实验对象,采用六臂迷宫来设置觅食情景,分析比较了前期经历饥饿或维持日粮摄食(对照组)鱼群的探索强度、凝聚力指标(IC)、首次到达食物臂速度、食物臂时间占比等行为学参数。与中华倒刺鲃相比,慈鲷有更高的探索强度和更低的IC值。饥饿导致慈鲷探索强度下降、首次到达食物臂速度加快和食物臂时间占比上升;中华倒刺鲃经历饥饿后食物臂时间占比略有下降。慈鲷和中华倒刺鲃群体觅食行为存在种间差异,且仅有慈鲷在群体觅食行为上表现出对食物匮乏的适应性变化,这可能与2种鱼类生境、食物资源等条件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726.
GcvA蛋白是LysR转录因子家族成员, 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 它激活编码裂解甘氨酸酶系(GCV)操纵子(gcvTHP)的表达, 这一过程受甘氨酸诱导. 在以前的工作中, 我们分别突变了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中90个LysR家族转录因子, 并鉴定了突变株的表型. 本研究证明了苜蓿中华根瘤菌基因组中存在2个gcvA基因gcvA1和gcvA2; 苜蓿中华根瘤菌gcvTHP操纵子的充分激活需要它们的同时存在. gcvA1对gcvTHP操纵子的激活需要甘氨酸诱导, 而gcvA2对gcvTHP操纵子的激活则不需要甘氨酸诱导, 推测苜蓿中华根瘤菌中gcvTHP表达的调控机制与大肠杆菌中的不同. 进化分析显示, 很多原细菌中都存在GcvA蛋白, 而苜蓿中华根瘤菌的GcvA1和GcvA2与大肠杆菌的GcvA的亲缘关系很远, 这也许可以解释它们gcvTHP表达调控模式的不同. 研究结果为LysR基因家族的功能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727.
小易 《科技智囊》2009,(7):67-67
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日:‘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这段文字有些难懂,南怀瑾先生曾经做过讲解,翻译成白话是这样的.“君上傲慢,臣下暴敛,大盗就要寻思对这样的国家进行侵略了。到处隐藏财富,就在教人偷盗,也是在招引盗贼;女人妖冶其容貌,必招致坏人之淫辱。《易经》日:‘负且乘,致寇至。’原来是在讲招引盗寇的原因呀。”  相似文献   
728.
中华红叶杨在兰州地区的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丰富兰州地区园林绿化树种资源,于2007年从河南引进中华红叶杨(红叶杨、中红杨),对其生物学特性、生长节律等进行了观察研究,旨在为该彩叶树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中华红叶杨当年引种成活率为96%,生长迅速,生长高峰期出现在7~9月,全年观叶期为197 d;径粗3.5 cm,年平均生长量达200.8 cm;该树种适宜在兰州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729.
中华绒螯蟹高血糖素的分离及其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华绒螯蟹眼柄视神经节为材料,通过蛋白液相色谱仪分离具有提高血糖浓度的物质;同种生物体内活性鉴定结果显示,样品9具有高血糖活性,为高血糖素或含有高血糖素.经进一步对样品分离和收集后对其部分生化性质进行分析,初步确定它是具有高血糖的作用和酸性等电点的热稳定产物.  相似文献   
730.
本文记述了产自安徽繁昌人字洞遗址早更新世早期的江南中华乳齿象(新种) Sinomastodon jiangnanensis sp. nov.. 中华乳齿象属是迄今旧大陆发现的唯一短颌嵌齿象, 化石主要产于我国, 时代从早上新世至更新世. 以前发现于我国更新统的材料只是一些单个牙齿, 现人字洞发现了完整的头骨、下颌骨及臼齿列等材料, 这是中华乳齿象头骨化石在我国第四系地层中的首次发现. 新种以真象型的头骨、短颌、下门齿缺失及结构相对简单的丘型齿等特征区别于其他嵌齿象类, 应归入中华乳齿象属. 新种依颅顶上凸、颧弓升高及关节突高、冠状突位置靠前等特征显然进步于上新世的属型种S. intermedius和S. hanjiangensis, 而臼齿齿谷中无白垩质充填又较更新世的S. yangziensis和泰国的Sinomastodon sp. nov.显得原始, 这反映了中华乳齿象从上新世向更新世演化在形态特征上的过渡性. 依动物群分析, 江南中华乳齿象在长江以南的出现及其由北向南的扩散很可能与第四纪早期我国东部地区一次明显的降温事件有一定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