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6篇
系统科学   28篇
丛书文集   197篇
教育与普及   28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58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692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497篇
  2013年   426篇
  2012年   493篇
  2011年   608篇
  2010年   638篇
  2009年   652篇
  2008年   683篇
  2007年   637篇
  2006年   399篇
  2005年   339篇
  2004年   302篇
  2003年   271篇
  2002年   234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4年   1篇
  193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5月中旬,由中央党校三农研究中心主任张虎林、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姚监复等人组成的考察团,来到素有“千年古都百年县”之称的吉林省敦化市,为促进敦化市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在和当地有关部门座谈及现场考察后,考察团一致认为,敦化市新农村建设正有条不紊展开,并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体现出这个生机勃勃县级市的均衡发展,和谐文明,为全省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极佳的样本。  相似文献   
932.
陈治光 《科技潮》2008,(5):10-15
2007年底,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生态文明的提出,使得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内涵越来越丰富。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社会发展目标中统筹考虑,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对子孙后代和世界负责的庄重承诺。  相似文献   
933.
违约金问题是合同法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对违约金制度进行细致而深入的研究,使得违约金的概念、性质、判断标准以及法律干预和调整等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存在很多模糊甚至是错误的地方,因此有必要对上述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34.
对中小城市中学成人预备期学生法制教育的学习和体验环节进行了操作阐释,力求在实践层面获得普遍的可操作性成果,以供中小城市中学借鉴.  相似文献   
935.
行政登记的研究常常为行政法理论界忽视,无论在行政法实践还是在理论研究中.行政登记都有其独在的法律价值,本文在评析关于行政法本质属性的诸种学说的基础上对行政登记的性质进行认定,这对理论界及实务界都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936.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学校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追寻的基本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937.
司春燕 《科学之友》2008,(1):112-112
分析了高校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模式中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各类子公司三方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为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组建与规范化运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38.
乡村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风文明建设关键在于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乡风文明建设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对推进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和提高社会治理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乡风文明建设中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着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匹配性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及村村间不平衡诸多难题.为此需要从资金投入、制度建设、人才建设、硬件条件建设等方面探寻破解之策.  相似文献   
939.
940.
生态用地是维持人类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对生态用地变化及驱动力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区域生态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本文利用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以地理学第一定律为理论基础构建生态用地变化空间自相关模型,对京津冀结合部生态用地变化及其扩展机理展开分析。结果表明:(1)截止到2015年,京津冀结合部生态用地面积为13 049.71 km~2,其中耕地占52.42%,林地、草地和水域分别占32.26%、10.05%和5.27%,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研究区南部平原区,北部山区林地集聚;(2)研究期间,生态用地减少193.13 km~2,主要流失方向为建设用地;(3)生态用地和建设用地的空间自相关性均有所提高,空间聚集性逐渐加强;(4)人口密度、农机总动力、粮食单产是导致生态用地变化的主要因子,说明人口集聚程度、农业机械化水平及耕地利用效率对生态用地有重要的影响。优化资源结构及改善土地利用方式对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