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周郢先生是泰安人,年甫不惑,却已研究泰山20余年,出版有《周郢文史论文集》、《泰山文史丛考》、《泰山历史纪年》、《泰山通鉴》、《泰山志校证》等10余部学术著作,《泰山与中华文化》(山东友谊出版社,2010年4月)是他最新的一部力作.全书近50万字,复旦大学著名教授陈尚君先生为之序,就其多年所知称道周郢求学"特立独行",治学"卓然自立而有著作成一家之言,在目前一般重点大学或研究院所也不多见".这一评价决非过誉.其实仅就泰山研究而言,周郢实是当今中国和世界领军人物之一,而他的研究却又不仅是泰山!《泰山与中华文化》是他近年研究泰山并扩展至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收获和代表之作.  相似文献   
72.
<正>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这段话的原意是:黄帝、尧、舜垂示衣裳(之用)而天下大治。大概取象于《乾》《坤》二卦。缝缀衣裳与治理天下有何关联?这正是中华文化的妙用之处,它取材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从人的日常行为、习性,所闻、所见、所用出发,达到自治而治人的目的。因而中华文明先有服饰、礼乐文化,后有国家治理秩序。我们逐字逐句解析。"垂衣裳而天下治"。可见,"天下治"的前提是"垂衣裳"。关键在这个"垂"字。垂,作垂示、垂训之意。衣裳展示在眼前,蕴含了哪些含义、昭示了哪  相似文献   
73.
通过述说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奋斗,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将中华民族向往二千多年来“天下为公”的美好社会,从志士仁人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情怀转型为走向共同富裕的立国施政大道的史实,从而更深切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的道理所在,进而探析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以及贯彻其中的“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相似文献   
74.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笔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礼”在建设当代和谐社会中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可惜近代以来,“礼”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却越来越被人们忽视,由于“礼”的缺失造成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现在需要我们对“礼”进行重新认识,需要我们创建符合时代特征的现代礼仪规范。  相似文献   
75.
中国书法的笔法与中华文化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华文化是中国书法笔法产生、发展、演变的母体,中国书法笔法的各个层面,诸如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层面、心态文化层面等无不留下了中华文化的烙印,无不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巨大影响和深深的根性支撑。  相似文献   
76.
"中国奇迹"的创造源于"中国之治",而"中国之治"的成功在于"中国之制"。用中长期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中国之治"的重要方式、必然要求,也是"中国之制"独特优势的具体体现。媒体融合是传媒业正在进行的一场革命。未来的媒体融合应坚持新发展理念,重塑媒体融合的新思维,坚持媒体形态的"大融合"和媒体功能的"智融合",追求媒体融合发展的质量、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通过体制机制变革,从收入、消费倾向和供给结构三个渠道同时发力,促进居民消费增长潜力的充分释放以及国内供求适配性的提高,在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的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中实现国内和国际循环的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中华文化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是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阶段性目标,需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两方面入手。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将科技创新置于各项规划任务的首要地位,应发挥政府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尊重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完善旨在激发人才创新的体制机制等,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相似文献   
77.
老骥伏枥,不坠青云之志於贤德,男,汉族,1950年生,浙江宁波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文艺学、美学、传播文化学。於教授经历丰富,涉足研究领域宽广,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一生的崇高追求,在浙江师范学院、浙江大学、汕头大学、  相似文献   
78.
《世界科学》2011,(1):2-F0002
“发挥民间对外文化交流特点.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使对外交流工作更具活力和后劲.为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和中外文化交融平台的构造做出新的贡献。”这是2010年12月18日由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举行的2010年度理事大会暨新年联谊会上传出的声音。  相似文献   
79.
李清照作为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转型时期的女性作家,挣脱了当时社会强加于女性身上的重重束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文绩,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特例。李清照的出现,与她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她是齐鲁民风、帝京风雨与中国传统文化熔铸而成的女性文化巨人。  相似文献   
80.
北京2004化高峰论坛上,诺贝尔物理奖获得、82岁的杨振宁教授突然向《易经》“开火”,称“《易经》影响中华化的思维方式,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杨教授认为在中华化里,很早就有“天人合一”的观念,而近代科学的一个特点就是要摆脱掉“天人合一”这个观念,承认人世间有人世间的规律、有人世间复杂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