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23篇
教育与普及   13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1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2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健康与养生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健康需要养生。养生包括合理饮食、清除污染、坚持锻炼、心理健康、戒烟少酒、慎用药物。一、合理饮食(一)饮食酸碱平衡人的体质分酸性体质、碱性体质和中性体质三类。中性体质的人,体液为中性,即pH值为7.2~7.4之间,属健康人、正常人。当体液偏酸(pH值在7.2以下),是酸性体质;偏碱(pH值在7.4以上),是碱性体质。体质偏酸、偏碱都不好。一般情况下偏酸性的人多。酸性体质的人,易患秃头、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脑溢血等症。碱性体质的人,不会秃头,但头发硬易发白,易患胃溃疡、喘息、癌症、抽风等病…  相似文献   
2.
3.
中医还行么?或者说中医曾经行过么?答案一定是肯定的,中医与中华文明相得益彰,孕育了像神农氏、扁鹊、李时珍等医学巨人。因为传承困难等诸多因素,中医遭到的误解、曲解和歪解数不胜数。说中医不行的人不是被庸医所骗,就是对中医缺乏深入的了解。心口相传了数千年的成果经验,总不该被我们的一次经历就完全否定了吧?你对中医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觉得中医不简单,同时你也会对中医充满希望——还记得SARS肆虐中国的时候,北京的大小药店门前都排满了买中药的队伍。据说,喝中药可以增强抵抗力,减少被传染的风险。那浓浓的实在难以下咽的汤药就那…  相似文献   
4.
《华东科技》2003,(12):57-57
朱培庭教授自1965年从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以来,即在龙华医院中西医结合外科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外科的医、教、研工作,他师从我国著名的中医外科专家顾伯华教授和著名的中西医结合外科专家徐长生教授,充分继承总结并发扬了二位专家的学术精髓.在中西医结合防治胆道感染、胆石病和外科炎性急腹症方面取得  相似文献   
5.
《科技潮》2007,(9):30-31
萧龙友、孔伯华、汪逢春及施今墨是民国时期至新中国初期享誉全国的4位名中医,均悬壶于北京:他们不仅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在中医教育方面均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6.
7.
中国古代祝由疗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医疗诊断的要求,假设步骤和发展阶段,同时简要地介绍了中医和西医对疾病诊断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数学、生物学等传统科学先后被近代科学取代而成为历史,唯有中医一枝独秀,非但没有被西医淘汰,而且至今还保持着一定的生命力。然而许多西方科学家却并不承认中医是科学,否认了中医应有的地位。本文作者旨在通过对科学含义的阐释来说明中医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检索《中华医典》1156部中国历代医书中的虎产品药用记录,对2996条虎产品药用信息和2884首虎产品药用方剂进行分析,复原历史时期虎产品的药用情况:汉末药学著作《名医别录》是最早对虎产品药用价值进行记录的文献,至迟到汉代,人们对于虎产品某些部位的药用价值和主治病症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就目前文献所见,虎方或始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