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64篇 |
免费 | 163篇 |
国内免费 | 105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56篇 |
丛书文集 | 204篇 |
教育与普及 | 268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87篇 |
现状及发展 | 21篇 |
综合类 | 41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73篇 |
2022年 | 79篇 |
2021年 | 117篇 |
2020年 | 115篇 |
2019年 | 63篇 |
2018年 | 32篇 |
2017年 | 63篇 |
2016年 | 79篇 |
2015年 | 160篇 |
2014年 | 384篇 |
2013年 | 285篇 |
2012年 | 310篇 |
2011年 | 295篇 |
2010年 | 308篇 |
2009年 | 335篇 |
2008年 | 373篇 |
2007年 | 276篇 |
2006年 | 182篇 |
2005年 | 195篇 |
2004年 | 181篇 |
2003年 | 112篇 |
2002年 | 130篇 |
2001年 | 104篇 |
2000年 | 94篇 |
1999年 | 68篇 |
1998年 | 72篇 |
1997年 | 58篇 |
1996年 | 62篇 |
1995年 | 36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7年 | 5篇 |
1947年 | 1篇 |
1943年 | 2篇 |
1940年 | 1篇 |
193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多通道云图数据对云相态进行分类,提出了一种利用云图红外、可见光谱段数据,基于SABP神经网络的云相态分类算法.算法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及模拟退火算法.在两算法结合的基础上,作出了有益于云相态分类的改进.基准网络模型为3层前馈BP网络,其中,隐层和输出层使用不同的激活函数.选取了5种光谱特征作为网络输入,输出两单元判定结果.为加速收敛速度,避免振荡,采用了一种自适应的变学习系数、惯性系数策略.个例分析表明,算法在中低纬度地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2.
73.
74.
75.
由建构与算理看戴震的《勾股割圜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震对中算的贡献,一向被认为只局限于算书的整理上,如校《九章算术》、恢复《算经十书》,等等。他的数学成就,常被批评为无足轻重。文章从学术建构的角度,来分析戴震的《勾股割圜记》,认为戴震著书的目的是希望由中算固有的性质中,创造出一个具文化传承且能与西方三角学匹敌的勾股割圆术。由此观点,戴书中许多被诟病之处,可得到合理的解释。另外,在研究戴震算学的文献中,很少谈到戴震对算理的强调。文章的另一目的是讨论算理在《勾股割圜记》中的重要性。戴震宣称割圜之法尽于勾股互权(相似直角三角形三边互求)。而在其书中勾股术的推导过程,除了图式,戴更明确地列出相似勾股形的对应边。无论是平面或是球面,戴的确是用该性质推导出所有的勾股术。 相似文献
76.
77.
78.
2011年元旦的钟声刚刚敲响,任教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原广东教育学院)的杨必成教授,收到了权威的德国“斯普林格”(Springer)科学出版社的约稿函,约请他的第四部数学专著《Hilbert型积分算子:范数及其不等式》(中译名)于今年5月份在该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79.
80.
江淮梅雨建立的年际变化及其前期强影响信号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淮梅雨建立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以及NOAA提供的全球射出长波辐射和扩展重建海温等资料研究了梅雨建立的年际变化及其前期强影响信号, 并探讨了该信号影响梅雨建立年际变化的可能机制. 结果表明, 前期中太平洋ENSO(CP-ENSO)事件是影响梅雨建立年际变化的强信号, 该信号具有较好的短期气候预测准确率和实用性. 当前期冬季2月和春季呈现CP-ENSO暖(冷)位相时, 梅雨建立最有可能偏晚(早). CP-ENSO主要是通过EAP(或JP)遥相关型影响梅雨建立, 其中位于热带西北太平洋的反气旋环流起着重要作用. CP-ENSO暖(冷)位相年, 热带暖湿气流向江淮流域输送偏晚(早), 赤道附近的中太平洋地区海温产生正(负)异常, 通过海气相互作用, 使得西太平洋副高北跳和印度西南季风建立偏晚(早), 东亚上空大气环流由春到夏的季节性转换因而偏晚(早). 大气环流季节性转换和热带暖湿气流向江淮流域输送偏早(晚)是江淮梅雨建立偏早(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