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7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81.
两汉时期抗御自然灾害的措施主要是针对水灾、旱灾、虫灾、疫疾灾采取的对抗措施 ,其中还包括祭祀消灾活动。抵御水灾主要体现在对洪水灾害尤其是黄河泛滥的救治措施上 ;治理虫害主要是针对治理蝗虫而言 ;对抗疫病主要通过遣医送药及隔离手段 ;而一旦旱灾发生 ,祭祀消灾则成为常见的活动。  相似文献   
82.
纵观历史,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政治哲学与伦理范式。如果说短暂的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至秦亡)是以法家的"法"为其政治哲学与伦理范式的,那么西汉初期则可以用"孝"来概括其政治哲学与伦理范式。秦亡汉兴,政权更迭,秦与汉在政治哲学与伦理范式方面不仅悄然发生了转换,而且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伦理范式与价值向度。在西汉初期的历史进程中,"孝"的强化与"法"的弱化可谓是相逆而行;时至汉武帝时期,法孝之间又有新变化,呈现出同行并进、互为表里的特征。值得一提的是,董仲舒以"父为子纲"的论调对"孝"进行进一步的理论化与机制化,不仅拓展了"孝"的伦理意涵,而且增强了"孝"的绝对性与权威性。  相似文献   
83.
《奇闻怪事》2013,(7):36-37
古代形容帝王勤政爱民,通常会用"旰衣宵食",天未亮就穿衣起床忙于政务,直到傍晚天快黑的时候才能吃上第二顿饭。傍晚的时候吃饭在现在看来再正常不过了,可是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为了配合作息,人们也都习惯于每天吃两餐,每天午后不久吃第二餐,傍晚都该准备睡觉了。勤于政事的帝王为了国家大事把本该在下午吃的第二餐推迟到天黑才吃,可见其工作确实认  相似文献   
84.
梅衣 《科学之友》2013,(4):30-31
明清以来,中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冠以产地名称的著名绸类品种,如山西的潞绸,南京的宁绸,四川的川大绸,福建的瓯绸和山东的茧绸。其中,潞绸便是山西古潞安州(今山西长治)所产。  相似文献   
85.
清代嘉庆、道光之际,是中国学术发展的转折时期.其标志是理学经世学派的崛起和今文经学的复兴.湖湘理学经世派反对为考证而考证的乾嘉学风,主张以理学进行道德教化,同时讲求治世才能,以免理学空疏之讥.今文经学重新解释儒家圣道,为变法改革寻找理论根据.这两种学术思潮的路向不同,但都主张学术要关心现实、经世致用,都是基于乾嘉学术的困境和社会现实的危机而形成的,并对晚清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6.
刘婷 《咸宁学院学报》2012,(6):91+94-91,94
经学历史悠久,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到清末废科举为止历经两千多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汉代又是经学最昌盛的时代,今文经古文经交相辉映,朝野内外诵读经书蔚然成风.《汉书》曰:"遗子黄金满赢,不如一经".在随后的历朝历代,经学始终是封建社会的思想支柱,不论其如何被表述,理论基础始终是汉代经学.  相似文献   
87.
林景熙(1242-1310),字德阳,号霁山,宋瑞安府平阳县林坳(今属浙江苍南县)人。为宋元之际卓有成就的著名爱国诗人。1993年春,我应浙江古籍出版社约,从事林景熙诗文集《霁山集》的整理校注工作(定名为《林景熙集校注》,列入该社重点书目“两浙作家文丛”之一  相似文献   
88.
胡云平 《科技信息》2008,(1):256-256
本文试以《汉书》、《后汉书》的史料为基础,结合教育学、历史学、社会学的部分理论和方法,探索家庭教育与社会、文化诸要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89.
明清鼎革之际,江南地区战乱频仍,女性的生存状况急剧恶化。面对战乱,江南地区出现女性为保全贞节而大量自杀的现象。明遗民恪守民族意识和忠于明朝的理念,其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遗民心态表露无遗,并成为其精神寄托与价值取向。他们通过对大量的江南地区女性死亡事件的记述,利用江南地区殉节女性的事迹,以“天地正义仅见于妇女”为论调,借女德以讽士,折射了亡国之际对于“节”与“忠”的思考,其最终目的是维持其政治伦理与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90.
文学的自觉意味着文学走上了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摆脱了附庸和从属的地位,同时社会的主流意识认识到文学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形成了独立的文学观念,进而依据文学自身的特质自觉地创作。本文就什么是文学的自觉,以及先秦两汉文学发展的情况作了简单的梳理和阐释,希望能够找到文学自觉的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