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5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49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1.
采用绘制界面张力等值图的方法,对两种国产石油磺酸盐复配,得到了能够形成胜利油田孤东26-G3井脱水原油低界面张力的石油磺酸盐配方。采用实沸点蒸馏的方法,获得了孤东26-G3井原油轻质组分;应用离子交换色谱的方法,将剩余原油重质组分分离为原油官能团四组分。分析了在孤东26-G3井原油中加人上述各种组分对油样与最优配方的石油磺酸盐溶液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油官能团四组分和轻质组分对原油性质的影响从强到弱的顺序为:两性分,碱性分,酸性分,轻质组分,中性分。  相似文献   
22.
老墨 《广东科技》2003,(8):12-13
民营企业受到重视,民营企业家出名的也很多。但是尽管民办高校最近几年一直受到国家和各省市的重视,但似乎出名的学校不多,民办高校校长出名的就更少。 我们今天找来了一位民办高校的校长——南海东软信息技术学院的院长杨利博士,听他谈谈这方面的感受。 在前些日子召开的佛山市政协会议上,杨利博士上交的两份提案受到了政府、媒体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们的话题就从这里开始——  相似文献   
23.
根据 2 2 4口井的实际资料 ,结合地层沉积特征和地震剖面解释结果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部地区Es1+ 2 /Es3 不整合面的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及岩性组合特征进行了平面规划及分类 ,探讨了该不整合面与油气运聚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不整合面在油气运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由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及岩性配置所决定。研究区凹陷北部茨 5 9井—茨 80井、龙 12井—龙 2 4井等区域为寻找不整合面之下遮挡油气藏的有利地区 ,茨 6 7—茨 6 15区域是该不整合面之上油气聚集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24.
根据一维波动方程的拟合迭代法原理 ,给出了求解波阻抗σ(x)的算法。针对孤东地区馆陶组薄储层油藏存在的地层埋深浅、较疏松以及井径变化大泥岩中含有膨化矿物蒙脱石等引起的声波测井速度失真问题 ,采用分段函数法对其进行了校正。将校正后的声波资料进行反演 ,可得到高质量的资料 ,用该校正资料追踪描述的储层与录井结果吻合较好。应用结果表明 ,测井资料在反演中可以补充地震资料缺少的低频和高频分量 ,地震波阻抗反演技术是薄储层描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5.
东营凹陷沙三段-沙二下亚段T-R层序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东营凹陷古近系沙三段沙二下亚段划分为 3个三级层序 ,即沙三下层序 (SSⅠ )、沙三中层序 (SSⅡ )和沙三上沙二下层序 (SSⅢ )。SSⅠ和SSⅡ层序由湖进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组成T R旋回 ,其特征是代表层序边界的不整合分布局限 ,湖进体系域厚度小 ,主要为细粒沉积物 ,退积式叠加 ;湖退体系域较厚 ,由进积式叠加的砂岩、砾岩和泥岩组成。T R层序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层序形成早期的构造沉降和气候起主导作用 ,其基底快速沉降 ,湖水供应充分 ,湖平面快速上升。在层序形成晚期 ,沉积物供给和气候起主导作用 ,沉积物供给多 ,快速向前推进 ,湖平面下降。构造沉降和沉积物供给因素对层序控制作用的转换促使其形成层序和体系域的边界。T R层序与三分层序之间的转换是由于层序形成的不同阶段的主控因素不同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26.
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三-沙四段扇体特征与岩性油气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四段、沙三段沉积时期 ,发育了洪积扇、近岸水下扇和浊积扇 3种扇体沉积 ,根据其沉积、成藏特征分析了 3种扇体的成藏规律和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 ,沙四段沉积期主要发育洪积扇 ,岩性以砾岩、含砾砂岩为主 ,断层附近砂体的储集性能好 ,多形成背斜和断块油气藏 ;沙三段下部沉积期发育近岸水下扇 ,岩性以砾岩、含砾砂岩为主 ,扇中储集物性最好 ,多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 ;沙三段中部沉积期发育浊积扇 ,岩性以砂岩为主 ,储集性能好 ,但砂体薄 ,多形成透镜体和上倾尖灭油气藏  相似文献   
27.
惠民凹陷临南地区油气输导系统及油气运移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油气输导系统和油气运移的特征决定油气藏形成与分布.根据惠民凹陷临南地区的实际地质条件的分析,指出在异常低压的背景下,该研究区输导系统和油气运移聚集呈现如下特征:(1)该区输导系统主要由砂体和断层组成,断层(以夏口断层为主)在油气运移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且受断层面形态控制,两个北凸面起首汇聚油流的作用;(2)由于异常低压使得运移动力非常弱,油气运移表现为低速流近距离运移的特征,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夏口断层两侧,斜坡南侧高部位无油气藏.  相似文献   
28.
油气输导系统和油气运移的特征决定油气藏形成与分布 .根据惠民凹陷临南地区的实际地质条件的分析 ,指出在异常低压的背景下 ,该研究区输导系统和油气运移聚集呈现如下特征 :( 1 )该区输导系统主要由砂体和断层组成 ,断层 (以夏口断层为主 )在油气运移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且受断层面形态控制 ,两个北凸面起着汇聚油流的作用 ;( 2 )由于异常低压使得运移动力非常弱 ,油气运移表现为低速流近距离运移的特征 ,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夏口断层两侧 ,斜坡南侧高部位无油气藏  相似文献   
29.
为了探索特高含水期增产挖潜方向,以孤东油田七区西东部为研究对象,在剩余油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渗流理论、油藏工程及动态分析法进行了研究,配套相应的工艺技术,制定了平面、层间、层内剩余油挖潜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探索了特高含水期多层水驱油藏增产措施新路子。  相似文献   
30.
利用一个耦合了简化的简单生物圈模式的大气环流谱模式(SSiB-GCM),初步探讨了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异常对东、南亚夏季风环流和降水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高原地区冬季积雪增加将使随后的夏季东、南亚季风明显减弱,主要表现为东、南亚季风区降水减少,索马里急流、印度季风槽和印度西南气流减弱。另外,还提出欧亚大陆雪盖与整个高原雪盖和高原东部雪盖对东、南亚夏季风影响的敏感性问题。与欧亚大陆雪盖相比,高原雪盖是影响东、南亚季风的更敏感区,冬季高原以外雪盖增加,有可能使亚洲季风增强;当高原东部雪盖增加时,高原以东地区及印支半岛降水减少,印度东部、南部和孟加拉湾西北部降水反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