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丛书文集   25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4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671.
我区的建筑防水工程多年来一直以纸胎石油沥青油毡为主要防水材料。但随着各种新型的防水材料迅速发展。目前我区通过自行开发或引进内地技术等方式,建立了新型防水材料的生产线和新材料的销售网点。防水材料的主要品种有: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聚氯乙烯防水卷材、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氨脂涂料、丙烯酸涂料。其中部分材料的性能已达到良好的效果,并得到了广泛运用。己形成了防水卷材、  相似文献   
672.
徐浩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5):3797-3800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戊二醛、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使壳聚糖与丙烯酰胺、丙烯酸进行接枝共聚。制备了一种新型壳聚糖接枝丙烯酰胺-聚丙烯酸吸附材料并应用于Hg(Ⅱ)的吸附研究,考察了原料配比、pH、溶液浓度、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酸质量分数为25%、pH=5、吸附时间为200 min时,复合材料表现出最佳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673.
新型高固体分丙烯酸树脂合成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一种新型高固体分功能性丙烯酸树脂,研究了单体组成及用量、引发体系、反应温度与时间对树脂性能的影响.这种新型树脂提高了对颜料的润湿分散性能,用其配制的涂料所得的漆膜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674.
甲基丙烯酸甲酯与水性聚氨酯的共聚反应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水性聚氨酯乳液共聚制备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研究了MMA添加量对PUA复合乳液的制备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并应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测定反应产物的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研究发现随MMA添加量增大,PUA复合乳液平均粒径增大,粘度减小,PUA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涂膜光泽度下降,机械性能变好,涂膜耐水、耐乙醇性增加.合适的MMA添加量为体系总固体质量的20%~30%.  相似文献   
675.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单体、聚乙二醇(PEG-4000)为造孔剂,通过聚合致分相过程在不同单体质量比下制备多孔p(AM-co-AA)微球(PPMS),并用NaOH溶液对其改性,将其用于亚甲基蓝(MB)的吸附。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制备的PPMS进行分析,考察了单体中AA用量、吸附温度、pH和MB初始浓度等因素与吸附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单体中AA质量分数的提高,微球的孔结构逐渐减少,AA质量分数为单体的50%时,观察不到微球的孔结构。当AA质量分数为单体的20%、pH为8、溶液温度为25℃时,制备的微球对MB的吸附性能最好,且高于不加AA时制得的多孔PAM微球的吸附量。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PPMS对MB的最大吸附量为2.565 g/g。PPMS吸附后在甲醇溶液中脱附再吸附、循环5次后,吸附量维持在最高值的96%以上。  相似文献   
676.
677.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壳聚糖(CS)和丙烯酸(AA)的接枝共聚物(CS-g-PAA),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将其制备成纤维膜,考察不同接枝率、电纺溶液浓度、直流电压对电纺纤维的影响,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共聚物和纤维膜的结构进行表征,测试该纤维对Cu2+、Cd2+离子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接枝率越高电纺纤维形貌越好,相对最佳电纺条件为溶液质量分数15%和电纺电压11 kV;CS-g-PAA电纺纤维膜对Cu2+、Cd2+的吸附量相比CS提高了25.39%和82.28%,相比CS-g-PAA其吸附速度更快,但其饱和吸附容量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678.
研究以硝酸铈铵、过硫酸钾、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的魔芋粉与丙烯酸接枝共聚体系.对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单体中和度、反应时间等反应条件进行了考察,并比较了以硝酸铈铵、过硫酸钾、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不同引发体系的魔芋粉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反应,实验表明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的引发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79.
丙烯酸与异丁烯酯化加成反应具有反应温度较低、精馏温度较高的特点,将加压较低温度反应减压较高温度精馏集成的"背包式"反应精馏工艺用于生产丙烯酸叔丁酯.为了保证生产过程运行和丙烯酸酯产品质量的稳定,开展工艺流程控制方案设计和动态模拟研究,设计了双温度控制(CS1)和比例双温度控制(CS2)2种方案,采用Aspen Dynamics对动态特性进行计算和分析,比较两种控制策略方案.结果 表明,在施加异丁烯进料流量增加10%的扰动时,CS1不能恢复产品质量分数稳定,而添加进料比例控制的CS2使产品质量分数在5 h左右恢复稳定,在施加进料组成扰动情况下,CS2相比于CS1,丙烯酸酯的质量分数恢复稳态时间由7 h缩短至5 h,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  相似文献   
680.
丙烯酸正丁酯合成反应的负载型固体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活性氧化铝和活性白土三种栽体,以漫渍法分别负载活性组分H^ ,Ni^2 ,Fe^3 ,Mb^2 ,Al^3 ,Mx^2 ,Sn^4 ,制成了几种固体酸催化剂.进行载体和活性组分的试验,筛选出综合性能较好的用于酯化反应的Mx^2 /树脂催化剂,并对此催化剂的制备工艺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催化剂应用于丙烯酸正丁酯的合成,酯化收率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