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5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381篇
教育与普及   9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016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262篇
  2014年   687篇
  2013年   509篇
  2012年   538篇
  2011年   784篇
  2010年   944篇
  2009年   1237篇
  2008年   1114篇
  2007年   1109篇
  2006年   541篇
  2005年   443篇
  2004年   378篇
  2003年   331篇
  2002年   311篇
  2001年   260篇
  2000年   214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71.
教育是一项用心灵塑造心灵,用智慧启迪智慧,用人格影响人格的事业,必须用心去做。文章从爱心、专心、细心、耐心、慧心、身心六个方面论述了教师之用心。  相似文献   
972.
关于高职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江朝 《科技资讯》2010,(34):188-188
本文在分析高职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各因素影响力的大小受个人需要、工作环境等条件的制约。提高高职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对策是因人而异、因校而异、有针对性地解决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73.
陈胜 《科技资讯》2010,(31):193-193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化,专业建设的进行,作为职业学校的专业计算机教师,立足本位,对职业能力的发展深入思考,提出了一专多能的发展思路,论述其构成、必要性、可行性和实现途径,从而实现自身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74.
历史课程改革渴望优秀的历史教师,教学反思是优秀教师成长的推进器。本文在阐述教学反思内涵及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历史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会呈现专业发展阶段的差异性特征,教学反思时机可采取随机与固定相结合的模式,教学反思形式应运用非正式与正式反思相结合的方式;最后提出“长善救失”是教学反思的起点与归宿。  相似文献   
975.
谭亚伟 《科技信息》2011,(14):I0186-I0187
高职院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是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高职院校实施教师岗位聘任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76.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充分肯定了教师身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77.
民办高校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较快的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民办高校在人才的引进,管理方面却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以激励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民办高校教师激励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意在构建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78.
梅娟 《奇闻怪事》2008,(3):41-41
叶澜教授指出:“作为教师,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服务意识,促进和完善学生的生命发展,在课堂.卜努力做一位真情实意爱学生,真才实学教学生,真知灼见感染学生的‘三真’人。”读着,想着,徐莲珍老师执教《识字7》时发生的精彩一幕便倏地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979.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8,(5):F0003-F0003
向志方,男,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教师、宜昌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曾获得全国美术教师作品展优秀奖,多幅作品被三峡画院、广州巴黎公社画廊等收藏。  相似文献   
980.
慧眼识真音     
动态生成的课堂,信息交换活跃而且频繁,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有一双慧眼,及时抓住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精彩材料并正确处理,才能处惊不乱,达到以智慧催生智慧,引领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