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2篇
丛书文集   38篇
教育与普及   7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99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给出了计算网络最大流的表格法,避免了标号法(由Ford-Fulkerson提出)在计算最大流过程中选择增流链的随机性,并通过实例给出了具体算法步骤.  相似文献   
62.
Although petroleum exploration is being conducted in the Hong Kong region, high-quality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have never been found in this area. The Ping Chau Formation is only Mesozoic-Cenozoic sedimentary rock exposed in Hong Kong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Th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of the Ping Chau Formation is very rich in organic matters, which has an average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of 1.9% and chloroform bitumen ““A““ range from 0.14% to 0.24%. The total hydrocarbon content varies from 880 to 1800 ppm and the transformation ratio is specific from 5 to 9. The index of pyrolytic hydrogen is up to about 600 mgHC/gTOC. These data demonst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quality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The lamalginite is the major maceral of the source rock of the Ping Chau Formation,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lso suggest that the organic materials of the source rock are of type I and type Ⅱ1, with abundant gammacerane, γ, β-caro-tane and C24 tetracyclic terpane, which indicate that it was formed in the salt water and brackish water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the source rock has evolved into a mature phase. The organic inclusions are found within calcite veins in cracks of the source rock, indicating that hydrocarbon has been generated and a secondary migration has happened. The source rock in the Ping Chau Formation is about 200-300 m thick, thus having considerable hydrocarbon potential. The discovery of the high quality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in the Ping Chau Formation will certainly provide insight on hydrocarbon resource explor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rea.  相似文献   
63.
海水中氟氯烃的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测定海水中氟氯烃的方法.结果表明,本方法测得的氟氯烃的精密度和回收率高,CFC-11、CFC-113、CCl4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9%~4.1%,回收率为99.3%~101.0%,检测限分别为0.014 5 pmol/kg、0.033 2 pmol/kg、0.019 8 pmol/kg.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是一种海水氟氯烃测定的可靠分析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北冰洋海域海水样品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64.
对CO和H2在483K、3.5MPa条件下,在充满F-T合成产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400)或超临界正戊烷的催化剂微孔内的扩散速率、孔内气体浓度分布以及催化剂的内表面利用率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合成气在F-T产物中的扩散速率比超临界介质中低得多,从而造成了气相反应中从催化剂孔中到孔内显著的合成气浓度梯度及催化剂内表面利用率的下降,从理论上解释了超临界条件下CO转化率和烃收率优于气相反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65.
笔者于2001年4月21~26日应美国天然气化工利用学术会议主席Dr.Richard G.Mallinson教授的邀请赴美参加2001年春季天然气化工利用学术会议(2001 Spring National Meeting for Natural Gas Utitization Conference),会后顺访了美国两所大学。  相似文献   
66.
针对中国新生代第三系广泛分布的咸化湖相盆地的成因及地球化学环境意义 ,比较系统地分析了中国新生界咸化湖相地层生油岩及原油中饱和烃、芳香烃等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分析结果表明 :咸化湖地层中有机质的地球化学 (生物标志物组合 )特征 ,既不同于淡水湖相地层中的有机质 ,又与海相地层中的有机质存在明显的差别 .进一步讨论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地球化学成因及其环境地球化学意义 ,并对其中部分生物标志物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的指相意义作了探讨 .通过生物标志物的组合特征和环境地球化学意义分析 ,初步认为中国新生代第三系咸化湖盆咸化湖泊的形成与海浸作用没有直接的联系 .  相似文献   
67.
分子中电荷分布的计算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斯函数的组合来拟合类氢原子轨道的平方,然后以此组合函数作为密度函数来拟合分子的密度基函数,由此设计计算高斯函数组合系数及指数的计算程序和计算分子电荷分布的计算程序,用该程序计算了一系列有机分子,得到了这些分子中各原子的电荷分布,进而求得了各原子上的净电荷。  相似文献   
68.
鄂尔多斯地区古生界生烃史和排烃史的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盆地模拟方法对鄂尔多斯地区古生界的生烃史和排烃史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上古生界烃源岩处于高成熟阶段,下古生界烃源岩已进入过成熟阶段,这两套烃源岩地地史上都再现过两次生、排烃高峰,上古生界的生、排烃量远大于下古生界,这些结果可用于评价该区的油气远景和认识油气藏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69.
70.
胜利减二线馏分油及其加氢反应产物,经SiO_2/Al_2O_3双吸附剂柱色谱预分离为四个馏分:饱和烃、轻芳烃、中芳烃、重芳烃及胶质。采用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其中饱和烃和轻芳烃的组成。借助于计算机谱库检索及质量色谱法,复杂化合物迅速得到鉴定:饱和烃由C_(15)~C_(33)的烷烃组成,加氢反应后烷烃分布中最高峰向低碳数转移三个碳;轻芳烃馏分由C_1~C_(27)的烷基苯、烷基萘、烷基联苯、烷基茚、烷基芴等系列化合物组成,加氢反应后芳烃大多变为饱和,同时侧链烷基缩短为C_1~C_8;部分稠环芳烃加氢后进入轻芳烃馏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