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19篇
系统科学   38篇
丛书文集   353篇
教育与普及   198篇
理论与方法论   39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9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01.
绒毡层乌氏体在Ca2+运输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孟祥红  王建波  利容千 《科学通报》1999,44(24):2640-2643
利用焦锑酸钾沉淀法研究了小麦花药发育过程中Ca^2+的分布,四分体末期,在绒毡层内表面、药室和花粉的表面均分布的携带Ca^2+的乌氏体,并且乌氏体和花粉的表面相接触,分表面开始有Ca^2+的积累,单核花粉期,其药室内分布有大量携带Ca^2+的乌氏体,花粉表面的Ca^2+境我,成熟花粉时期,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Tirlapur等人的应用荧光标记方法研究了花粉发育过程中花药Ca^2+的分布,认为Ca^  相似文献   
102.
小麦籽粒中痕量稀土元素的背景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ICP-MS方法,测定了采自种子库的60个不同品种小麦籽粒样品中15种痕量稀土元素的背景含量。观察了小麦籽粒中REE含量的分布模式,并与土壤中REE平均含量进行了对比,同时与有关文献中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对照。  相似文献   
103.
白书农  谭克辉 《科学通报》2001,46(9):788-792
根据近10多年来从事水稻光周期敏感核不育研究的经验,对该领域中研究思路和结果的发展与变化进行了概要地回顾。并根据该领域研究中所出现的新现象和新数据,对长期以来在植物光周期现象研究中占统治地位的开花素假说及其思维方法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发现在开花素学说及类似的对值物光周期现象的研究思路中,忽略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对叶片信号物质所引起的开花现象是否一定应该具有专一性,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即在植物光周期现象的叶片信号与茎端形态建成事件之间,叶片信号不具特异性,光周期反应中茎端形态建成主要由茎端决定。  相似文献   
104.
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是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D染色体组的祖先供体种,粗山羊草的Glu-ID^t位点所编码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类型较普通小麦Glu-1D位点所编码的种类更丰富,从粗山羊草中筛选到一个电泳迁移率比普通小麦Dy12更快的亚基Dy13^t,对Dy^t亚基基因的全长编码区进行了DNA序列测定后发现该亚基的编码区含624个密码子;由其决定的氨基酸序列的长度,在已知D染色体组编码的所有y型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中是最小的,因此认为Dy13^t是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新成员,比较了Dy13^t与小麦族植物A,B,D,R染色体组所编码的y型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在氨基酸序列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5.
油菜Polima和陕2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相关基因的序列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永飞  马三梅  王鸣  郑学勤  谷茂  胡胜武 《科学通报》2001,46(18):1559-1562
orf224是在油菜Polima胞质中发现的一个与细胞雄性不育相关的线粒体基因,陕2A不育系则是我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油菜品种“秦油2号”的亲三,Polima和陕2A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合成5′和3′端一对待异引物,利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从两个不育系的基因组DNA中都扩增出了与orf224同源的DNA片段,将其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上进行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表明:两序列均由675个核苷酸组成,编码22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两序列的核苷酸及推导出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9%和99.6%,在+398处两者有一个碱基的差异(AAC→AGC)和一个氨基酸的差异(Asn→Ser),从而证实了Polima和陕2A为线粒体上同一座位的不同等位基因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6.
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是我国原创的利用不育系实现杂交小麦产业化应用的重要成果,其高效制种技术是杂交小麦产业化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选育高配合力和异交性状优良的不育系与恢复系能够有效提高制种异交结实率和产量.本研究通过2016~2020年间二系杂交小麦相关制种试验,对制种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效果进行研究,发现恢复系花粉传播距离、花药大小、花药外露率、花粉量和不育系的开颖角度、柱头外露率等异交生物学性状与异交结实性能有显著相关性;父本花期比母本晚2~3 d能够实现时空协同和生理协同的有效配制.按照父本比例5%对父母本进行混播制种比行比制种产量显著提高28.2%. 2019~2021年度,在南阳地区进行规模化混播制种生产效果突出, BS1453/JS1规模化制种产量达到5273.4 kg/hm2,为二系杂交小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7.
李健  周宽基  王峥  周君莉  邓兴旺 《科学通报》2022,(26):3140-3151
小麦作为人类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面临大幅提高产量以满足人口持续膨胀的挑战,而杂交小麦被认为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首选途径.作为自花授粉作物,小麦杂交种的生产应用需要稳定的雄性不育母本和高效经济的杂交育种体系.相比其他雄性不育材料,小麦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具有不育性稳定、恢复源广泛等优点,是建立杂交育种体系理想的母本材料.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小麦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突变体的研究进展,包括正向遗传学的基因克隆和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获得的多重突变体.本文详述了国内外通过染色体操作建立的小麦杂交育种体系,分析了各体系的优缺点及改进措施,以及利用分子设计育种建立的小麦第三代杂交育种体系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提高小麦杂种优势、降低杂交种生产成本和播种量的必要性与相应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8.
王青  何梓铭  王利彬  亓增军 《科学通报》2022,(26):3129-3139
全球气候变暖和人口增长对小麦生产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杂交小麦可以综合双亲有利性状,提高小麦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能力,实现小麦高产、稳产、优质和绿色生产.但是,目前杂交小麦育种由于缺乏简单、绿色、实用的制种系统和强优势杂交组合尚难以大规模产业化.基于基因工程创制的第三代玉米、水稻杂交制种系统为杂交小麦制种系统研发提供了重要启发.相比于玉米和水稻,小麦染色体工程曾创制出一批小麦异染色体系和非整倍体,其中有些染色体、端体或易位系携有蓝粒、毛颈、非蜡质等植株或种子标记基因以及育性恢复基因可以直接用于某些不育基因的保持,其他一些特定染色体可采用基因工程等技术,仅需要向其导入有限的种子标记基因或恢复基因,即可实现对现有核不育系和细胞质不育系的升级改造,简化不育系的保持和繁殖,创制简单、绿色和实用的新型杂交小麦制种系统.本文简要综述了染色体工程在小麦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及新型杂交小麦制种系统创制中的应用进展,并对杂交小麦育种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综合染色体工程与基因工程创制第三代杂交小麦制种系统进行了讨论与展望,为杂交小麦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裴嘉伟  马力耕 《科学通报》2022,(26):3110-3118
粮食作物是人类主要的能量来源,大部分作物品种的种子是白色或黄色,而小麦、玉米、水稻等物种中有些品种的种子因黄酮类物质花青素的积累表现出红、蓝、黑等颜色.不同于其他作物中天然存在有色种子的品种,蓝粒小麦则是普通小麦与其他物种杂交形成的,染色体来源比较复杂.尽管近几十年间,依赖于MYB-bHLH-WDR复合体的花青素调控机制在玉米、水稻等作物中被发现,但是蓝粒小麦花青素在小麦糊粉层中积累的机制至今并不清楚.本文简要介绍了玉米、水稻、大麦中已发现的花青素合成调控基因以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阐述了小麦蓝粒基因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小麦蓝粒性状有3个公认的基因来源:来源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蓝粒基因Ba1、来源于一粒小麦的蓝粒基因Ba2以及来源于百萨偃麦草的蓝粒基因BaThb,并描述它们在染色体中的已知定位.本文还对控制蓝粒性状可能的基因数量以及这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进行了讨论,对蓝粒性状作为分子标记在小麦细胞遗传分析、育种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对小麦蓝粒基因的克隆、应用以及种子花青素积累与作物演化和驯化的关系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0.
为了研究青海省小麦条锈菌在小麦潜育期叶片菌源量,文中以小麦条锈菌延伸因子EF1为引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建立了小麦条锈菌潜育期菌源量检测体系。结果表明:(1)小麦条锈菌延伸因子EF1引物能从小麦叶片gDNA中扩增出特异性目的片段243 bp。(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的灵敏度是常规PCR灵敏度的100倍。(3)铭贤169叶片接种小麦条锈菌后第1天到第8天均检测到条锈菌,且菌源量随着天数的变化呈指数型增长趋势。本研究建立的检测体系可检测到小麦条锈菌在小麦潜育期叶片菌源量,为早期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