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4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365篇
系统科学   99篇
丛书文集   329篇
教育与普及   27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3篇
现状及发展   31篇
综合类   6182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343篇
  2008年   388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288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286篇
  2003年   308篇
  2002年   303篇
  2001年   266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196篇
  1998年   180篇
  1997年   194篇
  1996年   163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适当的矩条件下。证明了两样本对称统计量的Berry—ESseen定理.作为该定理的推论。还得到了广义U-统计量正态逼近的速度.  相似文献   
32.
具有纳米结构的TiO2纤维光催化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具有纳米结构,高比表面的锐钛矿TiO2纤维在光催化降解苯酚体系中的氧化性能,发现其活性与P25相当;通过加羟基自由基猝灭剂证实了羟基自由基(HO·)对苯酚降解的贡献;而通过加空穴猝灭剂则观察到明显的空穴(h+)效应.并通过KI氧化反应进一步研究了催化剂表面上的空穴效应,结果表明,TiO2纤维上的光生空穴比P25稳定,其空穴量子产率是后者的3.3倍.  相似文献   
33.
34.
固体类流态的研究能够为地震机理研究和地震预报提供一种动态的具有物理意义的方法.作者应用OLYMPUS显微镜和安装在该显微镜上的PanasonicF10高速摄像机,拍录到在常温常压下固态合金中存在的除气、液、固三态之外的运动状态———类流态.应用Sandbox方法和VC 程序实现了图像的数据化和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并对地震形成过程中裂缝丛集、扩展和类流态胞区产生裂纹进行对比分析.在绝对分形一致的情况下,应用类流态振荡的时间序列检验四川和新疆等地区1996年~2001年的地震发生情况,符合效果较好.从而为地震预报和孕震机理等方面研究提供了一种动态的具有物理意义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5.
最优化法在计算平台破损后浮态及初稳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用优化方法求解平台破损进水后浮态和初稳性的方法,并用所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对平台破损后的浮态和初稳性进行了计算。文中给出了某一平台在下沉就位过程中的计算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利用优化方法来求解平台破损进水后的浮态和初稳性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6.
本文提出了三种较简单的确定等效电子原子态的方法。第一种方法可直接给出等效电子的原子态,但比较复杂;另外两种方法,虽然要利用非等效电子的原子态才能给出等效电子的原子态,但方法简单。我们以np~2组态为例说明这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37.
38.
提出了一个关于氧化物半导瓷晶界势垒起源的新观点,认为晶界势垒起源于烧结过程中外界氧在晶界中的扩散,与材料的结构、化学缺陷、掺杂、外界气氛、烧结工艺、组成状态等有密切关系,并用此理论解释了许多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39.
本文分别研究了ZrO2(MgO)固体电解质管头壁厚,参比电极量对定氧测头响应时间的影响,得出了以ZrO2管头壁厚为0.60-0.80mm,Cr/Cr2O3参比电极加入量为40-60mg所组成的定氧测头响应速度最快,同时采用了“双偶法”对定氧测头在工作过程中的热平衡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氧浓差电池中的传热是响应过程的控速步骤,氧电势曲线上峰值的产生是起源于电池中的热平衡态。  相似文献   
40.
一、格氏试剂的生成。 对于格氏试剂的生成,似乎公认为是由表面镁到相邻的RX的单电子转移引发的,然后形成和表面镁自由基阳离子结合的阴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