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52篇
  免费   476篇
  国内免费   934篇
系统科学   539篇
丛书文集   963篇
教育与普及   60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76篇
现状及发展   89篇
综合类   20688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312篇
  2022年   329篇
  2021年   395篇
  2020年   330篇
  2019年   333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250篇
  2016年   370篇
  2015年   607篇
  2014年   1228篇
  2013年   1006篇
  2012年   1200篇
  2011年   1351篇
  2010年   1349篇
  2009年   1320篇
  2008年   1424篇
  2007年   1291篇
  2006年   1062篇
  2005年   956篇
  2004年   802篇
  2003年   816篇
  2002年   819篇
  2001年   761篇
  2000年   621篇
  1999年   493篇
  1998年   431篇
  1997年   417篇
  1996年   404篇
  1995年   377篇
  1994年   336篇
  1993年   293篇
  1992年   236篇
  1991年   230篇
  1990年   219篇
  1989年   203篇
  1988年   146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9篇
  1940年   4篇
  1932年   1篇
  192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通过“新甜二号”块根三生构造的形成及发育过程观察看出:甜菜块根三生构造的形成始于一对真叶期,从二对真叶到块根糖分增长期前期是块根三生维管束环的主要形成时期。块根内对三生维管束环上的三生维管束束数随块根三生维管束环数的增加而增加,二者之间里显著的直线相关。而且块根内的三生维管束环数及环上的束数都具有极限性。块根最外2—3环上的三生维管束束数虽多,但成熟的较少。块根内各环间距随三生维管束环数的增加而呈动态变化,环间距增长最快在叶丛繁茂中期到块根糖分增长期中后期。生育后期,根内以第三环间距最大,而且根内各环间距的大小与环数之间呈Y=ae~(bx)·x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62.
试验验证表明,用二次规划求解的强迫转角法是进行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弹塑性分析的有效方法。应用该方法对承受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的连续梁弹塑性弯矩值进行了计算模拟试验,总结出一套供设计使用的弯矩系数建议值。  相似文献   
163.
本文以细支纱摩擦纺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测试手段研究了尘笼胆结构对吸口轴向负压和尘笼胆安装角α对加捻区轴向负压和流速分布的影响。最后,基于类似于控制论中的“黑箱”原理,采用二次正交回归设计在实验室自制单头机上进行了32支纱的纺纱试验,建立了加捻辊加稔效率、纱线品质指标及CV值与尘笼胆几何尺寸、尘笼胆安装角α、摩擦辊转速及纺纱速度间的关系,并作了分析,由此得到选取α=0°、S=6毫米左右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4.
菲赫金哥尔茨著《微积分学教程》中在计算拉普拉斯积分中称根据更序定理可施行积分次序的变更以求其值,原书未作验证。本文指出该积分不满足更序定理的条件,但在去掉积分变量t的下限O这一点后,积分就满足定理的条件了,然后通过极限步骤以求积分的值。  相似文献   
165.
采用高速相机对水滴撞击水膜的飞溅过程进行了详细测量,分析了水滴撞击水膜的飞溅临界值、二次液滴的直径分布和二次液滴的速率等飞溅特性。结果表明,在实验参数范围内,当韦伯数增大时发生飞溅现象。此外,可以使用量纲为一参数K 来描述飞溅临界值,K=We·Oh-0.4。当K值大于2 100时发生飞溅现象,二次液滴的量纲为一直径和二次液滴的量纲为一速率随着K值的增大而增大。水膜量纲为一厚度对二次液滴直径分布的影响不明显,但由冠状水花产生的二次液滴的平均量纲为一速率随水膜量纲为一厚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66.
该文基于Caputo分数阶微分方程,讨论了一个具p-Laplacian算子的半正分数阶微分方程三点脉冲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主要是利用Banach不动点定理和Schauder不动点定理证明了解的存在性.其主要方法是先找出分数阶脉冲微分方程等价的积分方程,然后构造映射,再运用不动点定理,获得方程解的存在性及唯一性的充分条件.文章最后举例说明了主要结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7.
为研究不同渗透压力条件下的岩石卸荷力学特性,选取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渗透压力和不同应力路径下的三轴卸荷试验,并与常规三轴试验进行对比,比较了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岩石强度特性,分析了渗透压力对岩石变形和强度参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渗透压力的增大会弱化岩石强度,岩石的峰值强度随渗透压力的增大而降低,而轴向变形随渗透压力增大而增加,渗透压力越大,岩石的压密段特征越明显;针对两种不同的卸荷应力路径,恒轴压卸围压路径条件下,岩石的黏聚力不断降低,内摩擦角不断增加,而加轴压卸围压路径条件下,岩石的黏聚力不断增加,内摩擦角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68.
针对二价铁/过一硫酸盐(Fe(Ⅱ)/PMS)体系存在近中性pH条件下氧化效能低的问题,采用氨基三乙酸(NTA)强化Fe(Ⅱ)/PMS体系降解橙黄G(OG),研究NTA/Fe(Ⅱ)/PMS体系中OG降解的效能和机制,考察NTA,Fe(Ⅱ),PMS等反应物浓度和溶液pH值对OG降解效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pH=6.5时,NTA可显著强化Fe(Ⅱ)/PMS体系的氧化效能,OG的去除率从11.7%提高到92.5%,NTA的加入提高了溶液中有效活化剂的浓度,促进PMS分解生成活性物质;NTA/Fe(Ⅱ)/PMS体系中主导的活性物质为Fe(Ⅳ)和SO-4·,二者对体系氧化效能的贡献分别为72.0%和28.0%;增加NTA,Fe(Ⅱ)和PMS的浓度有助于OG的降解,但当三者浓度分别超过1.5,1.5,2.0 mmol·L-1时,出现抑制现象;引入NTA既提高了Fe(Ⅱ)/PMS体系在近中性pH条件下的氧化能力,又拓宽了该体系的pH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9.
首先,给出了单值中智信息系统和不完备单值中智信息系统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利用平均值法将一个不完备单值中智信息系统补全为完备的单值中智信息系统;然后,基于补全的单值中智信息系统给出了对象间的相似度的定义,进一步建立了面向不完备单值中智信息的三支决策模型;最后,通过例子阐述了模型的具体应用,并讨论了模型中的参数对决策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0.
作为类乘法模和类余乘法模的真推广,引入了类乘法半模和类余乘法半模的概念.设S是交换半环,M是S-半模.若对M的任意非零子半模N,有AnnS(M)?AnnS(M/N),则称M是类乘法S-半模;若对任意真subtractive子半模N,有AnnS(M)?AnnS(N),则称M是类余乘法S-半模.讨论了类乘法半模与类余乘法半模的性质;证明了M是次S-半模当且仅当对M的任意真subtractive子半模N,AnnS(M/N)=AnnS(M)当且仅当P=AnnS(M)是S的素理想且M是可除S/P-半模;证明了类乘法半模是semi-hopfian半模且类余乘法半模是semicohopfian半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