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03篇
  免费   561篇
  国内免费   1052篇
系统科学   564篇
丛书文集   1094篇
教育与普及   88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35篇
现状及发展   141篇
综合类   23501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408篇
  2022年   421篇
  2021年   494篇
  2020年   393篇
  2019年   393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296篇
  2016年   418篇
  2015年   641篇
  2014年   1315篇
  2013年   1095篇
  2012年   1281篇
  2011年   1466篇
  2010年   1463篇
  2009年   1538篇
  2008年   1623篇
  2007年   1543篇
  2006年   1239篇
  2005年   1139篇
  2004年   997篇
  2003年   975篇
  2002年   985篇
  2001年   910篇
  2000年   718篇
  1999年   598篇
  1998年   456篇
  1997年   484篇
  1996年   474篇
  1995年   433篇
  1994年   368篇
  1993年   309篇
  1992年   251篇
  1991年   248篇
  1990年   234篇
  1989年   209篇
  1988年   116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5篇
  1940年   3篇
  1938年   1篇
  1932年   1篇
  192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102.
修泽雷 《自然杂志》2002,24(3):161-168
笔者在前三篇文章内[2 - 4] ,主要根据简单性、序次性、周期性、稳定性等项要求 ,完成了本模型的推导工作 ,本文将对模型的整体性与和谐性进行分析 ,看一看在周期表内是否存在不可解释的矛盾 ,是否显示十分和谐的关系 .  相似文献   
103.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层阻尼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CVD技术制备了具有不同界面层的C-f/Al金属基复合材料,获得了一种界面层阻尼功能设计的新方法. 研究发现具有特殊界面层的C-f/Al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和阻尼性能比无界面层时都有明显增加,并且不同界面层的效果不同. 碳层对复合材料阻尼性能的提高效果最大,硅层的提高效果不如碳层,碳硅混合层的效果居中. 涂层的厚度也影响了阻尼提高的效果,较厚的碳层效果更好,这是由于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阻尼应变振幅效应而产生的. 研究认为发生在界面层的微滑移是其主要的阻尼机制.  相似文献   
104.
氧化物和盐类在载体表面的自发单层分散及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相似文献   
105.
分析和讨论了一种新型角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法。该传感器是根据流动电热效应,直接将角加速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的。和其它形式的角加速度传感器相比,它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好、稳定性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6.
在微积分学中 ,函数的连续性与可导性是函数重要的性质 ,一些特殊的函数在这方面也表现出了特殊的性质 ,本文将对这些性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7.
108.
三岛由纪夫的文学活动大致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界,分前后两期。从文化视角,探寻三岛由纪夫小说中“以死为美”的死亡观,从中可以窥见到日本人对待死亡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09.
地下含水层热储井位置选择和布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含水层热储开发技术面临一系列问题,寻找适合热储用的含水层和合理布置热储井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综合考虑含水层的地质结构特征,适合热储的含水层应该是承压含水层,热储应该采用同层方式.单个热储井的影响半径可以通过热平衡和热扩散原理求得.合理布置热储井间的相对位置,可以有效抵消原有地下水的流动以及渗流系数不一致的影响.利用井之间的渗流耦合作用,在热储井之间布置调节井,主动控制热储水的波及范围,可以实现热储井布置的相对"紧凑".  相似文献   
110.
介绍萍乡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三轧厂引进的三切铲轧制技术、主要设备概况、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三线切分轧制稳定生产的关键是保证切分后轧件尺寸的均匀性,并给出了预切分轧件的偏移量与三线活套高度差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