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3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21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157篇
教育与普及   17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5篇
现状及发展   22篇
综合类   353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利用双三丁基氧化锡与顺丁烯二酸酐、聚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及三元共聚物的反应,叙述有机锡聚合物的合成与结构特性。对聚合物及其低分子模型化合物的IR光谱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2.
以天然高分子物质及烯类单体为主要原料,配合自制的磺化剂、合成了新型泥浆降滤失剂SCS-1,测试结果表明,SCS-1降滤失作用突出,并具有良好的抗温、抗污染性能  相似文献   
63.
柔性交联聚丙烯酸钠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党  王志成 《河南科学》1997,15(3):291-295
PAMN保水剂的反相聚合作用原理进行论证,指出了PAMN聚合物与水分子作用的深化物理方法,实验中对P.J.Flory理论中电解离公式反常现象作出了解释。对PAMN保水剂在农,林水方面的应用前景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64.
影响吸水聚合物的吸水能力的因素及其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述了近年来有关吸水性聚合物的吸水处理,影响吸水能力的因素以及吸水聚合物吸水能力表征方法的进展。  相似文献   
65.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偏光显微镜(POM)研究了聚四氟乙烯(PTFE)辐射接枝气相丙烯酸(AA)共聚物膜的表面和断面结构,并分析了膜厚与接枝率的关系,以确证PTFE辐照接枝气相AA的反应为扩散控制反应。还进一步测试了PTFE-g-AA膜的亲水性和粘接性能,探寻改性PTFE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6.
有机硅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共聚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传统乳液在耐水性和附着力等方面存在的缺陷,研究了十一烯酸钠为表面活性共聚单体的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聚合及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当乳化剂用量为3%,采用种子乳液法时,乳液在聚合过程和贮存过程中都很稳定.与丙烯酸酯乳液聚合比较,用有机硅开环体改性丙烯酸酯孔液的合成较困难,这是由于有机硅在较高的温度下易水解,生成凝胶.加入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并将保温温度降至60℃后,成功制得稳定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无皂乳液.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乳胶粒都是均一的核-壳球形结构,粒径大小为0.04~0.4μm.无皂乳液的耐水性要远优于普通乳液.  相似文献   
67.
聚合物驱后微观剩余油分布的网络模型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网络模型研究了储层特性(孔隙半径、连通性、均质性和润湿性)对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含量及微观分布形态的影响.在模型中考虑了聚合物的非线性粘性、吸附和捕集等特性.将微观剩余油分为孤立状、条带状和网络状3种不同的分布形态.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孔隙半径的增大,孤立状剩余油增多,网络状剩余油减少.随着连通性的增强,孤立状剩余油增多,其他两种形式剩余油变化趋势复杂多样.储层均质性对孤立状和网络状剩余油的影响均比较明显.在3种影响因素下,网络状剩余油所占比例明显大于孤立状和条带状.随着储层润湿性的增强,剩余油饱和度降低的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68.
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聚合物驱和聚合物驱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聚合物驱后地层残留聚合物的再利用、深部调剖、高效洗油3项提高采收率技术.地层残留聚合物的再利用技术由絮凝技术和固定技术组成,利用地层残留聚合物封堵高渗透层,提高水驱的波及系数;深部调剖技术对残留聚合物再利用后的地层进行补充调剖,进一步提高水驱的波及系数;高效洗油技术既弥补了聚合物驱机理的不足,也弥补了聚合物不可入孔隙体积所损失的那部分波及系数.地层残留聚合物再利用的矿场试验效果证实了该技术对注聚油田的适应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9.
聚合物改性沥青及其性能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近些年来研究、应用较多的几种改性沥青,以及影响改性沥青性能的一些基本因素,并对评价改性沥青的一些新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0.
合成了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和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TG,DTG和DSC热分析技术对该共聚物的耐热性能及热分解动力学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热分解机理.结果表明:该共聚物的热分解受单机理控制,初始热分解温度为637K;683K后热分解速率迅速增大,703K时达到最大,在761K时分解基本结束;共聚物在氮气中失重20%和50%时的温度分别为679K和700K,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85 K;根据K issinger法求得非等温条件下共聚物热分解的表观活化能为173.21 kJ/mol,指前因子为3.293 9×1012m in-1,由Crane法求得其反应级数为0.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