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4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15篇
系统科学   21篇
丛书文集   172篇
教育与普及   1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5篇
现状及发展   19篇
综合类   305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276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上层运煤下层运粉煤灰的双层皮带机比常规单层皮带机高度增加,为了确定双层皮带机防雨罩的最适高度,防止在17 m/s强侧风环境下粉尘泄露污染环境,以气固两相流理论为基础,运用Fluent软件分别在有无强侧风的条件下,对双层皮带机的防雨罩内流场和粉尘浓度场的分布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强侧风会强化双层皮带之间形成的流动漩涡,从而可能导致粉煤灰被吹动,当侧风速度为17 m/s时不会导致形成的漩涡强度过大,粉煤灰不会被吹到罩外。有侧风时防雨罩顶部会出现非常高流速(高达55 m/s)的风,在对其进行强度设计时必须考虑由于强风冲击造成的受力。有侧风时防雨罩内粉尘浓度最大位置出现在运煤皮带和煤堆交界处,其次是运粉煤灰皮带和粉煤灰堆交界处,当侧风速度为17 m/s时,防雨罩外部空间的粉尘浓度均小于4×10-6 kg/m3,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62.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通过后处理法合成了介孔结构的Ti—P—Al材料.此类材料无需焙烧即呈现出典型的介孔特征。采用多种表征手段如XRD、FTIR以及氮气物理吸附等方法考察了磷酸浓度和AlCl3量对所得介孔材料的影响。实验表明:磷酸浓度影响TiP介孔结构的长程有序性.但对介孔Ti—P—A1l料的影响很小。AlCl3量对所得介孔结构的影响非常明显,AlCl3量小时得不到介孔材料而AlCl3量大时样品的长程有序性下降。AlCl3量也影响介孔材料中的模板剂含量:在MTP0.25Aly系列样品中.当y=0.7时样品中的模板剂基本没被脱除,因而得到的是无孔材料;当y=7时样品中的绝大部分模板剂已被脱除而得到了介孔材料,所得样品原粉的比表面积为284m^2/g、孔容(u)为0.38cm^3/g、孔径(D)为3.98nm;进一步增加AlCl3量至y=14时,样品原粉的比表面积高达324m^2/g,孔容和孔径分别为0.39cm^2/g和3.68nm。  相似文献   
63.
基于典型浓度下BCC-CSM1-1全球模式1980~2060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温度和降水四要素数据,运用双线性插值法将其降尺度到鄱阳湖流域内79个县市级气象站;利用 1980~2005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模式空间模拟能力和时间趋势模拟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再开展鄱阳湖流域未来2011~2060年气温和降水预估分析。结果表明: 1.模式模拟能力较强,不仅空间分布而且时间趋势都模拟的较好;2. 2011~2060年,不同碳排放情景下均呈现升温趋势。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升温最快的地区恰好正是流域的高温中心,未来流域高温中心可能进一步加强;3. 未来流域降水总体趋势不明显,年际间波动较大。RCP2.6和RCP4.5情景下平均年降水量相当,RCP8.5情景下年平均年降水量最少,但RCP8.5情景下年代际降水则呈现一个明显的上升趋势,说明在RCP8.5情景下,鄱阳湖流域可能出现一个明显的“热-湿”化倾向。  相似文献   
64.
MS培养基凝固效果和高温灭菌的pH值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培养基的pH值、琼脂浓度与MS培养基凝固的关系,以及不同成分对高温灭菌后MS培养基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调高培养基的pH值或增加琼脂浓度均可改善培养基的凝固效果;高温灭菌后,MS基本培养基的pH值由灭菌前的5.80下降为5.51,造成pH值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高温灭菌过程中EDTA铁盐与其它微量元素发生相互作用致:同基本培养基相比,培养基中加入30.0g.L^-1蔗糖、食用白糖、葡萄糖或果糖使高温灭菌后的培养基的pH值分别下降了0.06、0.10、0.28和0.98个单位,而添加2.0g.L^-1水解酪蛋白、蛋白胨、酵母提取物或1.0-5.0g.L^-1活性炭则使高温灭菌后的培养基的pH值分别上升了0.23,0.18,0.39和0.19-0.72个单位。  相似文献   
65.
随着DNA计算领域研究的深入,自装组DNA计算的研究成为了并行计算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本文中,作者主要分析讲述当前自组装DNA计算的几种结构形式:一维的、二维的以及三维的自组装DNA分子结构特点和发展现状,并且提出现在自组装DNA计算发展的难点以及今后的发展展望。随着多学科交叉融合力度的加大,自组装DNA计算将会成为生物信息学、应用数学、计算机仿真学、智能计算、纳米材料科学等多领域专家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6.
对于在反应工程中常见的一类特殊的二阶常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给出了二分法初值化求解的一种新方法。具体求解了多孔催化剂和多孔电极两个数学模型,给出了在不同参数下二者解的曲线。与传统的打靶法相比,此方法回避了复杂的迭代运算,只需用简单的二分法求解一个变上限函数表达的初值满足的方程。此方法利用MATLAB计算广义积分精度高的特点所确定的初值也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67.
以酿酒酵母为研究对象,通过单一变量控制,分别观察一定梯度的外界条件(温度,pH值,培养基,钙离子浓度及酒精浓度)对酵母生长和发酵的影响,探讨微生物生长代谢的规律性。结果表明,温度,酸碱度,培养基浓度,钙离子及酒精浓度是酵母生长代谢的重要影响因素。酵母最佳生长条件是:温度30℃,初始pH值为5,麦汁培养基浓度为11°BX,钙离子浓度为0.14 g.L-1,酒精浓度为1%;而酵母最适代谢条件略有不同,初始pH值为6,钙离子浓度为0.07 g.L-1,酒精浓度为0%。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托伐普坦片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52例难治性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托伐普坦片口服,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衰改善效果。结果持续治疗1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如呼吸困难、肺淤血、下肢水肿改善更明显;血清NT-proBNP下降、左室射血分数增加、血清钠离子浓度升高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 <0. 05);同时患者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升高(P> 0. 05)。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托伐普坦片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较好,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9.
研究常规训练对大鼠淋巴细胞内Ca^2 浓度的影响,并与未训练大鼠进行比较。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力竭运动组和训练 力竭运动组。训练 力竭运动组常规训练3周后,与力竭运动组一同进行负重4%条件下的力竭游泳运动。观察、对照运动后即刻大鼠脾细胞、胸腺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内Ca^2 浓度的变化,结果发现训练 力竭运动组达到力竭的时间较力竭运动组显著延长。与安静组相比,力竭运动组脾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内Ca^2 滚度有升高趋势,而训练 力竭运动组升高显著;训练 力竭运动组3种淋巴细胞内Ca^2 浓度普遍有高于力竭运动组的趋势,表明运动训练能提高大鼠运动能力可能与增强机体对力竭运动导致的钙调节失衡的适应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70.
通过对高压脉冲电刺激下龙舌兰(Agave americana)释放负离子的研究,探究光照和CO2对龙舌兰释放负离子的影响,以期为植物源负离子发生器提供理论基础;在密闭玻璃室(2.5 m×2.0 m×3.0 m)内测定和比较了光照和黑暗环境中高压脉冲电刺激下龙舌兰产生的负离子浓度和环境CO2浓度以及不遮光玻璃室中光照强度;结果表明:龙舌兰在高压脉冲电刺激下光照条件下能产生产生较多负离子,且产生的负离子浓度日变化显著;龙舌兰在高压脉冲电刺激下负离子的产生与室内CO2浓度无显著的相关性,与不遮光玻璃室光照强度有显著的二项式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