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2篇
系统科学   43篇
丛书文集   165篇
教育与普及   13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75篇
现状及发展   21篇
综合类   405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410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306篇
  2011年   354篇
  2010年   340篇
  2009年   373篇
  2008年   398篇
  2007年   401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254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元文学学是对文学理论的解释性层次和价值说明。以排除法 ,将元文学学与文学批评学、美学、宏观文艺学等相比较 ,可廓清元文学学的学科边界 ,从而使其学科特征得到凸显 ,其学科定位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982.
化学的命运     
世界上的事物进程总是曲曲折折。人运有高低,国运有起落,就是一个学科,也有沉浮。化学,就是这样。它经历过欣欣向荣的红火岁月。也面临着被误解、被冷落的落魄命运。  相似文献   
983.
资源精细化与先进材料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8年,该实验室由催化研究室、发光材料研究室和高分子材料研究室经过学科融合与共同开展科研攻关自然形成。实验室分布于化工院实验大楼北一楼、三楼和七楼。目前拥有1 200 m2的实验  相似文献   
984.
针对中国艺术学科学术失范、评价失真现象,在总结创新评价经验的基础上,从评价角度,采取主成分分析法、组合赋权法等综合研究方法,探讨了中国大学艺术学科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与实践问题。介绍了艺术学科评价的意义,提出了评价的基本思路,构建了比较切合中国艺术学科发展现状的评价体系层次结构模型,包括学科发展评价、学科研究评价、学科教育评价和学科社会影响评价等内容,强调了学科研究评价是重点,研究成果评价是核心的观点。  相似文献   
985.
我们或许不知道未来是怎样的,而久负盛名的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把来自不同学科背景、富有想象力的人聚集在一起,通过不断地学习、制作和创新,设计出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作品。最近,《大西洋月刊》采访了该实验室主任伊藤穰一,听他畅谈了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以及实验室的团队合作精神。他们究竟在实验室里做些什么以下展  相似文献   
986.
跨学科的美术教学是世界美术教育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向,世界各国美术学科都趋向综合多元化发展.本文就美术学科如何实现主题单元式教学进行了论述,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7.
世纪之交的物理学与生命科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物理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生命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1世纪的物理学,将面临着生命科学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本文立足于世纪之交,顾后瞻前,追述物理学对生命科学的贡献,阐述生命科学对物理学的挑战,展望新世纪物理学和生命科学相互交融、共振共荣的前景.  相似文献   
988.
高等教育投资组合收益与风险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高等教育投资效益的特点,提出了教育投资组合的收益与风险的概念,参照教育部对高等教育一级学科的分类,建立了教育投资组合收益与风险优化模型,对教育投资组合收益与风险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89.
本文就自然科学学科教学和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从自然科学的发展、运作过程和归属等方面阐述了自然科学教学中的德育功能、重要作用及其注重这方面应用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90.
交往研究始于西方哲学对交往现象的反思与追问,并在广泛借鉴存在主义、现象学、语言分析等领域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转换视角,形成内容丰富的研究体系和思维框架。然而,交往研究并未受制于专注理论分析的话语体系,反而力主一条回归实践、回归生活的研究路径,即从宏观领域向微观领域深入、从西方哲学向具体学科渗透,在保有批判性思维特质的同时,转向对具体科学的指导和反思,成为现今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理论源泉和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