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8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16篇 |
教育与普及 | 43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9篇 |
综合类 | 4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64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34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33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28年 | 1篇 |
192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董淑铭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84-89
自欧洲移民第一次踏上美洲大陆这块土地,他们一直在追寻一个梦想:物质富裕和精神自由。《独立宣言》更是将这个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梦的基本内容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到了二十世纪,更是外化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追寻美国梦产生的根源,能对当今世界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3.
黄懿陆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1(2):1-5
人类文明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什么模式起源,这是学术界迄今为止尚未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作了人类文明同源课题研究,提出人类文明起源模式为远古中国阴阳易学的学术观点。课题从壮侗语支民族后裔之一壮族把“天”和“太阳”叫做“干”的语言切入,通过中国云南抚仙湖水下远古遗址所见文字符号、图案与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遗址所见文字符号、图案的比较研究,发现两地远隔千山万水,但注重阴阳易学的哲学观念是一致的。当时的易学观念主要以数字“十”和三角符号出现,普遍见于中国黄河、长江流域仰韶文化时期遗址和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遗址。在此基础上展开甲骨文、金文与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有关王权记载的比较研究,同样发现阴阳易学哲理对文字的影响很深。特别是殷商、西周时期的金文,无不蕴藏着“干”的读音分别是“太阳”和“天”的两重内涵,这种读音和语义分明是壮侗语支民族后裔之一壮族语言中的意思。这种读音有考古文物佐证和支撑,是阴阳易学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客观反映。在这方面,我们还可以从文献中对侗台语民族先祖建立的吴、越古国的记载中找到相关的证据。本文是课题的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44.
汤显祖与李渔作为闻名世界的文学家与戏曲家,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了同中有异的爱情观,通过比较《牡丹亭》的因梦生情与《十二楼》中《合影楼》的因影生情得出,对封建礼教的大胆反叛、对情的无限崇尚是李渔对汤显祖爱情观的继承,而李渔的更具个性解放意识则是对汤显祖爱情观的突破。 相似文献
45.
宦书亮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27(5):75-79
《三国演义》以梦写心,以梦写人,梦即故事,故事即梦,文中二十八个梦互相关联、彼此照应,形成了一个具有多重层级的梦系统。文章从系统论视角分析小说中梦系统的层次结构,揭示梦系统中各层次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46.
47.
梁振杰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7(4):12-14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先秦道家对我国传统思维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体系,而这种辩证思维,考其源头,却与《周易》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试从《周易》的“阴阳相抱”、“阴阳对立”、“吉凶转化”、“反复之道”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周易》的辩证思维及其对先秦道家“相反相成”、“相互转化”、“物极必反”、“阴阳调和”等辩证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张景岳论水肿时曾说:"温补而俞者;俞出自然;攻破而俞者,俞出免强".治慢性肾炎,若用温补得当,疗效有自然提高.景岳及其流派,每用地、附等药,阴阳兼补,确有其独到之大法. 相似文献
49.
王红梅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3(1):12-15
中国唐朝的《枕中记》、《南柯太守传》和韩鲜李朝时期的《九云梦》是处于两个国度的用不同语言写成的小说,时间上也相差近千年,但主题、结构等大致相同。然而它们却同而不同,前者采用暴露的笔法,写儒士理想不得实现时的愤恨,旨在讽刺和批判;后者采用浪漫的笔法,写儒士理想不得实现时的幻想,寓含着作者的追求和希望。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