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60篇
综合类   1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41.
南宋的历法多是根据北宋历法修订而来的。正史仅记载了它们的历法常数,而对历法的具体推算术文则略去不记。分析现存的部分历法术文和史载的历法推算日月交食的记录,并进行回推计算和比较,得出《统元历》、《乾道历》、《淳熙历》和《会元历》使用《崇天历》的交食推算方法,而《统天历》、《开禧历》和《成天历》可能使用了《纪元历》的交食推算方法。使用南宋的七部历法的算法分别计算了它们各自行用前后100年间的所有可见日食,并与真实的天象作比较,得到这些历法的推算精度。结论是:历法推算日食食甚的平均误差大约是0.5小时,食分误差是1.5分。  相似文献   
42.
和算大师关孝和(?-1708年),在其《天文数学杂著》中,用了约一半的篇幅讨论《授时历》的交食算法,其中不乏颇具新意的创见。文章分析讨论其中关于定交日与交定度改正算法,日月食食限及定法的数源,以及日月食定用分算法的造术原理等问题,并讨论了《授时历》的月亮极黄纬算法问题。  相似文献   
43.
春秋时期鲁国历法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春秋》为鲁国天文历法的研究提供了纵向对勘的资料,春秋时期是由观象授历到科学历法过渡的重要阶段。春秋鲁国人在确定岁首和探索置闰规律上功不可没,但却未能取得重大突破,春秋鲁国历法仍然是一部正自不拘、闰余乖次、有失规范的历法。同时春秋人在天文观测方面亦成果显著。这些都促进了中国传统历法在汉代趋于完善的进程。  相似文献   
44.
该文通过对几部朝鲜古代历法著作的研究,对古代朝鲜学者对《授时历》的消化吸收情况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授时历捷法立成》则是高丽天文学家姜保根据《授时历》独立推算的一套立成表,但在使用上比《授时历立成》本身的立成表更为方便。《七政算·内篇》在“应数”等基本常数方面虽然取自《授时历》,但在算法和体例方面则主要是以《大统历通轨》为参照的;该书中的四季半昼夜分和日出时刻表是李朝天文学家根据《授时历》“步九服所在漏刻术”推求的,该算法与球面天文学算式相符,为推算结果提供了精度保障。《交食推步法》中已经正确推出了《授时历》盈缩、迅疾立成表的一般计算公式,表明李朝早期的朝鲜天文学家已经掌握了招差术以及《授时历》立法原理,对这部历法已经真正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水平。  相似文献   
45.
2009年是北京古观象台(元大都天文台)建台730周年,又值我国最先进的望远镜LAMOST建成,国家天文台决定以郭守敬冠名LAMOST,并将举行冠名仪式.为纪念和庆祝这两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天文学事件, 2009年11月7-8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为天文仪器与天文学发展.  相似文献   
46.
《史记·历书》和《汉书·律历志》分别记述了具有同一起算点,但朔望月与回归年平均值根本不同的两种历.按照两部史书所记载的数据及算法分别排算出完整的历谱,并根据出土文物(汉简)对排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按《汉书·律历志》排算出的"太初历谱"确实是当时颁行过的.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了太初历具有长期未被揭示的特殊置闰问题.  相似文献   
47.
48.
文章详细解读了《宋史》所记载的《崇天历》有关日食计算的算法术文和天文常数,并根据《崇天历》日食推算过程给出其完整的日食推算公式。作为一个算例,使用《崇天历》计算了天圣二年五月朔的日食情况,展示了这次日食推算的完整过程。与《纪元历》的日食算法比较,对《崇天历》的算法给出综合评价,指出《崇天历》的日食算法是合理的,但还不够优化。相比《纪元历》,《崇天历》的日食算法更为简单和粗糙,但其入交定日算法却比《纪元历》的更接近重建模型。  相似文献   
49.
《后汉四分历》 (公元 85年 )中最早出现的没日和灭日 ,可能是古代印度置闰法传来的痕迹 ,但当时印度的影响是片断的 ,它们的意思也含糊不清。唐代一行在《大衍历》中重新定义“灭日”,和印度历中的“缺日”基本上一样了。一行的改变也可能是印度天文学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0.
唐代天文学家瞿昙悉达编译《九执历》,介绍了古代印度天文学中 360°圆周分度体系,这是西方分度体系首次引入中国。尽管《九执历》中缺乏相应的角度概念,它的引入还是对改进当时中国的天文历法计算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并未使中国原有的角度测量发展成为角度计量。通过梳理瞿昙悉达所做的工作,分析了360°分度体系未被中国人接受的原因,考察了它在天文学和数学上产生的影响。以及对计量史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