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刘兴均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1)
“名物”曾经作为训诂学的研究对象受到学人的重视。然对什么是“名物”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解释。本文拟通过对先秦传世典籍有关“名物”的记载的分析得出“名物”的确切含义,弄清名物指称的特定范围,为名物词的系统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经学诠释问题是唐代经学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议题,贾公彦的《周礼疏》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部疏曾被誉为“五经注疏”中最好的一部,该疏所蕴含的经学诠释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谶纬思想加以利用和重新释解;从经学的疏解理路、话语体系、意义内涵等三个维度重新对“礼是郑学”的命题作出了一定的修正和义理化阐发;在诸经互释与相互证印中发明新意。故而对此相关问题的历史还原与反思勾勒,不仅是我们理解贾公彦个人经学思想的重要方面,更是管窥汉唐经学流变文脉中一个不可阙如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15.
《礼记》是我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文化典籍,它原本是西汉时期纂辑而成的附属于”六经”之一《仪礼》的一部礼学资料汇缔陛质的书。由于其所记内容十分丰富,且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而东汉时学习、讲研的人越来越多,地位也日益上升,不仅独立成书,而且由附庸而上升为大国,与《仪礼》、《周礼》鼎足而为”三礼”。 相似文献
16.
周代史官与周礼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周代史官汇天下学术于一身,它们不仅参与了周礼的制作,还是周礼的管理者和执行者。此外,他们还通过特殊的“书法”方式捍卫周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春秋战国时期的“出质”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出质”现象的产生及出现的缘由与作用,并对“出质”活动的变化进行了脉络梳理。 相似文献
18.
<诗经>邶、鄘、卫婚恋诗数量很多,其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就是多弃妇诗.这些弃妇诗中,一方面保留了该地区地域文化中婚姻恋爱较为自由的习俗;另一方面,又受周礼的影响,提出婚姻应受到家庭和社会规范的制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周礼全先生在1990年10月19日访问武汉大学时所做的报告。周先生到武大是受陈修斋先生的邀请来主持博士生答辩的,事先并没有打算做专场报告,因而没有准备带相关资料。陈修斋教授是他的挚友,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请他无论如何要就"逻辑与哲学的关系"做一个讲座。这样就造成了另一种奇特的效果:周先生在报告中所说的话,是针对"逻辑与哲学的关系"的一种总体性的深刻思考,是多年沉积在心底最重要的"心里话"加上即兴的意识流,是一种真情的自然流露。因此,应当看作是一份相当珍贵的历史资料。其中所讨论的部分内容,在周礼全先生主编的《逻辑——正确思维和有效交际的理论》(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在细节上有更加具体的论述,然而"总体性的思考"却是本讲座所特有的。本文由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桂起权根据当时听讲的笔记整理成文,并标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