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42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46篇
系统科学   60篇
丛书文集   502篇
教育与普及   1078篇
理论与方法论   969篇
现状及发展   72篇
综合类   18380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489篇
  2014年   1396篇
  2013年   1061篇
  2012年   1362篇
  2011年   1590篇
  2010年   2022篇
  2009年   2141篇
  2008年   1668篇
  2007年   1361篇
  2006年   1050篇
  2005年   893篇
  2004年   1043篇
  2003年   948篇
  2002年   723篇
  2001年   525篇
  2000年   302篇
  1999年   273篇
  1998年   211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55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社会学科研究对象是:“人与社会的关系。”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科学、系统地提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联合国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要求教师采取全方位,多功能教学法,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72.
英国《泰晤士报》1901~1911年发表的关于清末改革的一系列报道,文章中对清朝统治的最后十年间,北京这座古城经历的快速现代化改造的新貌表示赞许,但对执政者在制度层面实施改革的可能性持保留态度。自1895年曝光在世人面前以来,清朝的首都——一个外来民族统治者的家园,逐渐被认知和了解。  相似文献   
973.
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讲述了1958年和1976年发生的四段相互独立又有着丰富关联性的故事,影片本身碎片化的镜头和复杂多向化的寓意为观众理解电影造成了多重障碍。联系故事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故事本身,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可作为解读电影的角度之一。电影通过错置甚至倒置颠覆共识的社会秩序,在私人的社会史和社会的私人史的交错演绎之中,展示人性在历史中的扭曲和通过狂欢形式达到的自我修复。  相似文献   
974.
王锡阐在《晓庵新法》中给出一种三角函数造表法。这种造表法将西方传入的三角学概念统统易名,代之以中国传统历算名词,而"爻限"的设置、勾股形的构造以及三率法的使用,不仅与中国传统数学的源头——《周易》相关联,同时具有数学内在计算与证明上的考虑,确实较《大测》中三角函数造表法更为简单、明了。  相似文献   
975.
征稿通知     
为使《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以卞简称“两刊”)更好地反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代表性成果,成为推介和展示基金项目重要成果的窗口,更好地发挥对中国科学发展的引领作用,“两刊”特设立“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展专栏”(以下简称“专栏”)。  相似文献   
976.
阳海清、褚佩瑜、兰秀英的《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是目前图书馆学界一部比较完备的有关汉语言文字学的专科书目,在汉语言文字学界的使用率非常高,问世十年来在图书馆学界和汉语言文字学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资料来源十分丰富,而编撰者在编纂时"亲见"的部分只有湖北省图书馆所藏之书,其他信息皆是直接或间接采用"非亲见"资料,在这些"非亲见"材料中出现了一些与实际不符的误漏名目项,《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编撰者未经考证直接著录,影响了这本书目的科学性。以《音学偶存》条目为例说明这个问题,希望《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在修订时能通过"目治"校正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977.
应璩《百一诗》和阮籍《咏怀》八十二首都以大型五言组诗的形式出现,创作动机也基本上都是为了劝谏讽喻。这现象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与当时的浮华倾交风气的社会以及以子书为务的批评传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78.
《左传》中一段"子曰"对"泄冶死谏"的道德评判,看似与孔子一贯的伦理主张不合,乃至有些学者怀疑这里的"子曰"并非孔子的言论。但经过分析尤其是通过与《论语》中类似"子曰"的比较,它与孔子的思想没有矛盾,而毋宁是体现了孔子评价政治伦理行为的慎重态度及其评价本身的复杂面相。围绕君子如何对待善恶政治这一主题,进而分析了《左传》中其它几段"子曰",以作为佐证说明,它们可以与《论语》的相关思想互补,从而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979.
《左传》中大量梦的记载和描述,为我们展现了春秋时期一种特有的"梦"民俗文化。梦是一种无形心意民俗,它反映了人们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和观察处理问题的方式。《左传》的鬼魂之梦,表达的是神对现实人生的指引;生死之梦,是人们对死亡恐惧的心理转化;报应之梦,则是对现实人生的纠正。梦对社会人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这些梦呈现了春秋时期民俗生活的百态,透射出丰富的民俗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980.
斯宾塞的《教育论》(1861年)一书由其在杂志发表过的4篇文章组成,曾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教育论著之一,在推动19世纪欧美的科学教育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晚清时颜永京翻译了其中的第一篇文章,民国时期任鸿隽又翻译了第一篇和第二篇,到1962年胡毅才翻译了整本书。严复曾大力宣扬斯宾塞的教育思想,并提出了"三育并举"的主张。本文考察《教育论》一书中文翻译的缘起与传播过程,讨论其与斯宾塞将教育划分为德智体三方面的分类框架在近代中国建立科学教育和科学文化的历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