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71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36篇 |
教育与普及 | 21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2篇 |
现状及发展 | 1篇 |
综合类 | 24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162篇 |
2013年 | 144篇 |
2012年 | 169篇 |
2011年 | 246篇 |
2010年 | 206篇 |
2009年 | 252篇 |
2008年 | 304篇 |
2007年 | 228篇 |
2006年 | 145篇 |
2005年 | 103篇 |
2004年 | 70篇 |
2003年 | 49篇 |
2002年 | 61篇 |
2001年 | 58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6篇 |
1986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9)
委婉语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许多委婉语是通过隐喻构成的。分析委婉语中的隐喻机制,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解释了委婉语的认知理据。隐喻把两个属于不同性质和范畴的事物或概念,通过联想的媒介加以类比和映射,即从一个认知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概念隐喻具有突出一个概念的某个方面而同时掩盖其他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杨德爱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7(5):38-40
面称语被称为交际的先锋官,面称语的使用是否得体,直接关系到交际的成败。仅以语旨为视角,以语用得体为基点,阐明在言语交际中,交际者总是有一定的交际意图即语旨的,健康的语旨依赖于特定的语境,在无形中恰当地传达着某种言外之意,从而体现其语用价值。提倡用健康的语旨进行交际以形成真、善、美的交际氛围,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3.
中介语的提出使得第二语习得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引起了语言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中介语的涵义及其发展阶段,简要概括了中介语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语言僵化现象,拙涩现象与语用失误,指出在中介语的发展过程中外语教师应该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引导,有意识的进行文化导入,促进中介语的发展。 相似文献
74.
本文依据语篇教学的理论基础,针对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语篇教学的角度探讨大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提高大学英语阅读的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5.
76.
本文着重对比中英文恭维回应语执行策略,分析其背后所隐含的社会道德准则和价值观,从而帮助中国EFL学生准确地理解恭维回应语的意思和功能,在特定的语言文化背景下进行恰当地互动,尽量地减少跨文化交流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77.
词汇能力在语言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语块教学可以促进词汇能力的发展。语言的语块性、语言的语域特征及心理词汇理论为语块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8.
《〈宋本广韵·永本韵镜〉合刊影印本弁语》对于《广韵》的版本论述精当,但仍有些许尚需补充之处,内容涉及:《广韵》“巾箱本”的来历,《广韵》何本为最善。焦点集中在《广韵》的巾箱本和巨宋本之上。经过两种版本韵目的比较和上平声一卷的比勘之后,笔者认为二者当为同时代的两个善本,“可兹互校”,不可偏废其一。 相似文献
79.
申颖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21(12)
一部优秀剧作的语言是生动有力的,每个角色的语言都符合自己的身份、性格,都能帮助剧作家突出自己的主题。而根据语域理论,由于交际情景不同,语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变体,即语域。戏剧人物的性格通过台词在语域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戏剧翻译中译者能否实现功能对等,很大程度上在于能否在译文中重塑同样个性化的戏剧人物。本文试图通过对《雷雨》及其英译进行对比语域分析来探讨戏剧翻译中功能对等的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80.
张博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21(2):106-109
通过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语块意识调查的对比,以及其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语块频率和使用具有篇章功能语块所占比例的分析,试图找出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对语块使用的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