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99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21篇 |
教育与普及 | 75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16篇 |
综合类 | 11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68篇 |
2013年 | 57篇 |
2012年 | 73篇 |
2011年 | 93篇 |
2010年 | 85篇 |
2009年 | 86篇 |
2008年 | 87篇 |
2007年 | 65篇 |
2006年 | 82篇 |
2005年 | 61篇 |
2004年 | 53篇 |
2003年 | 58篇 |
2002年 | 57篇 |
2001年 | 55篇 |
2000年 | 44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2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2.
利用大学的讲堂对学生实施全面化素质教育,结合学生成长的特点构建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结合五年的科学技术史教学实践,就教学内容构建、教学组织、教材建设和多媒体教学设计等问题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83.
84.
85.
欲研究《金瓶梅》中的“反切”语,不能不对“反切”流变史予以回顾。语言学界推求“反切”之起,认定是三国魏孙炎所创,这是个误解,诸家所据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孙叔言(然)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颜氏所指明确,孙炎所创为《尔雅音义》之书,用以证明汉末之人知反语。人,当然是众人的民众;无法确指谁是首创,庸众难于进入载籍。载籍所录反语只是作为花絮趣闻,如《三国志·诸葛恪传》“童谣曰:……于何相求?‘成子阁’,‘成子阁’者反语‘石子岗’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民有姓刘名堕者,宿抎工酿……排于‘桑洛’之辰,故酒得其名矣。……‘索朗’反语为‘桑洛’也”(林序达《反切概说》四川人民社82年版)。可资注意的是,反语的主人是“童谣曰”,是“民”对酒工刘某的称扬,反语应是来自民间,产生于民众的口头。鲁迅先生所说的“人猿揖别”语言伊始的“杭育杭育”,依反切律是为“嘿嘿”派。反切与其他语言同样是民众所创造,又为民众长期所运用,反切始终保持着俗文化形态而积久未变,也可以反证它的来自民间的群众性,此点为《金瓶梅词话》宏扬。后面详论。 相似文献
86.
《列子》非张谌伪作的看法,已经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所接受,但学术界仍存在一种较普遍的观点,认为今本《列子》:“从思想体系和语言风格看,可能是晋人作品.”(《哲学大辞典中国哲学史卷》220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魏晋人的作品.”(《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429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9月第2版)关于从思想体系、思想内容看,《列子》是先秦作品而不是魏晋作品的论证,详见另文《从思想史的角度论<列子>非魏晋人所伪作》.本文专从汉语史的角度来论证<列子>非魏晋人所伪作.从语言使用方面,认为《列子》是魏晋人的作品,持这种看法的人虽有一些,但迄今为止,较为完整的论述这一问题的文章还只有杨伯峻的《从汉语史的角度来鉴定中国古籍写作年代的一个实例—<列子>著述年代考》,此文最初发表于《新建设》杂志1956年7月号,后收入杨伯峻《列子集释》附录“辨伪文字辑略”中.持从语言使用上看《列子》可能是魏晋人作品的看法的人,大抵都本自杨伯峻的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87.
88.
《井冈山土地法》是1928年12月由湘赣边界特委和毛泽东同志起草的一部关于土地改革的法律文件之一。它的颁布,推动了土地革命的深入发展,由由条件的限制,它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均给予了纠正,这部土地法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记载了马列主义同中国土地革命斗争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实践,在中国土地法制史上具有开创新纪元的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9.
90.
程燕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8(3):35-38
本文介绍了李约瑟博士的生平及其中国科技技术史研究。李约瑟博士以他卓越的工作,改变了西方人对东方的观念,极大在推进了中国科技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